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含解析)
-1-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政治(文科)试卷命题:连江文笔中学郑汉明黄德清审核:长乐高级中学庄江平永泰城关中学陈齐盛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两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①正确;人人都有世界观,有世界观并不是必须要学习哲学,②不选;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③正确;哲学并不都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有①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详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①④两项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所以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把哲学凌驾于科学之上的观点是错误的,②项观点错误;材料要求分析二者的联系,而③项观点是二者的区别,不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正确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水平。4.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3-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水、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B正确;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A;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C;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D。故选B。【点睛】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下列有关真正的哲学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真正的哲学内容来源于时代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任何哲学都来源时代,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④比①更具针对性,④符合题意;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任何哲学思想都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知识。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4-点评:哲学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要深入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③④三项符合题意;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这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物质是永恒的”中的“物质”是哲学上所学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中的“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①②正确;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并不是客观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8.江南水乡,园林遍布,以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独特设计名誉四方。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雨醒诗梦来樵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怀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江南情怀来源于园林设计者的智慧②江南情怀是水乡风土人情的产物-5-③江南情怀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④江南情怀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江南情怀是水乡风土人情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江南情怀作为一种认识,来源于园林设计者的生活实践,①项观点错误;江南情怀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9.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答案】C【解析】动物不会“谈虎色变”,不会“望梅止渴”,这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排除;B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而非大脑,排除;D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不可能产生意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0.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局面,把节能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观点的提出表明A.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呼吁人们要节约资源,所以该观点-6-是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应该做出的明智选择,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节能习惯不是真正的新能源,A项观点错误;材料观点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C项不合题意;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11.“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材料中,“世界无车日”活动可以使环保意识深入人们内心,并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①项符合题意;“世界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世界无车日”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加,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世界无车日”活动的过程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性,③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不能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世界,②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并非本能的适应性活动,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点睛】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12.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是A.形而上学的不变论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正确对待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7-D.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日方中方睨,物方死方生。”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本题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知识点。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古文功底,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13.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丈化为内容,族村寨为載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丈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体现了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了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故①正确;“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把握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故②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故③错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故④错误。本题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得出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A.明月出天
本文标题: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