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六次调研试题(含解析)
-1-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商王自称“予一人”宣称他代表部众对天负责,又代表“天”统辖部众。周王的“天子”之称也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义。这反映了商周时期A.已出现集权的倾向B.敬天保民思想产生C.阶级矛盾逐渐显现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商王代表天统治部众以及周王“天子”的称呼明显是集权的思想体现,说明商周时期出现了集权的倾向,A正确;敬天保民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思想,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阶级矛盾的激化信息,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周时期集权的思想倾向,并不是说明贵族政治色彩浓厚,D错误。2.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A.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B.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C.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D.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西汉时期宣扬的正统思想,B选项符合题意。秦的暴政主要和政治制度及指导思想有关,A选项排除。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选项排除。东汉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2-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唐末的财政机构改革A.有利于遏制藩镇势力过度膨胀B.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项正确。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即唐末的财政机构改革没有遏制藩镇的膨胀,A项排除。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点睛】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结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答案。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战国以来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因此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政府调整的是赋税缴纳方式的改进,A选项符合题意。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海上丝绸之-3-路逐步兴起是在宋元时期,D选项排除。5.1843年中国城镇人口为2072万人,占总人口的5.1%到1894年,中国城镇人口增至2351万。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至6%。至1949年,城镇人增至5765万,所占比重增至10.6%。材料反映了A.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B.农村破产导致人口向城市迁移C.西方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发展D.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1843-1894年,50年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到1949年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0.6%,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缓慢,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城市化进程,不是论述工业化水平,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是由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徙,B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及阻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C错误。6.下表摘编自清末重臣戴鸿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国考察后撰写的《出使九国日记》。由此可知戴鸿慈参观地感想伦敦博物馆吾国宫内宝物,流传外间者不少,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美国总统故居诚哉!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德国中国“观望不前,未知用电之理”,实属可耻A.是立宪派代表B.主张民主共和C.反对清朝统治-4-D.充满爱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戴鸿慈对国宝流亡海外“刻骨铭心,永不能忘”,对中国“观望不前,未知用电之理”深以为耻,这体现了戴鸿慈的爱国情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戴鸿慈的立宪主张,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他是立宪派代表;依据材料可知,戴鸿慈为清末重臣,他维护清朝的统治,并不主张民主共和,因此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1948年10月8日《申报》报道,有钱人家纷纷出游、上海附近各风景区人满为患。饭馆里如果一天不客满,反而成了怪事,舞厅里人头涌动。据此可推知当时A.币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复苏B.上海地区出现了抢购风潮C.国统区人心浮动危机加深D.战争出现走向和平的转机【答案】C【解析】【详解】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党军队日益溃败,导致“有钱人家纷纷出游、上海附近各风景区人满为患”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国统区人心浮动,带有及时享乐的心态,表明危机加深,C正确;币制改革是1936年,不符合材料中时间,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此时期出现抢购风潮,B错误;此时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战争并没有出现走向和平的转机,D错误。8.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急需进行工业布局调整【答案】B-5-【解析】【详解】据材料这些工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地区,但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特征可知,这种工业布局我国的国防和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巩固国防安全就显得十分迫切,故选B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苏联援助的特点,排除A项;“一五计划”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材料仅仅涉及辽宁工业情况,不能看出全国的工业布局,排除D项。9.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是什么”的探讨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即理性的探求,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并未否定人的内在本性,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智者学派的影响,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城邦的民主制度,故D项排除。10.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6-【详解】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B项“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材料艺术家的活动与“参政无关,艺术家“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C、D项与史实不符,正确答案是A项。11.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后,英国的总人口在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西北部的人口开始超过东南部人口。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的应用,对煤炭需求变化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A选项排除。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优势只不过是其中之一,C选项排除。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支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7-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B.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说明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重视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也就是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后重视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无法得出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故A选项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加强,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加强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后重视第三世界国家在法国对外政策的地位,与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无关,故D选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乾嘉学派内部党同伐异、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及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二17世纪中期,伦敦重新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1660年,十二位英国科学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标举的工作是“数理实验秩序之学”。这一批学者彼此切磋,推动了学术界发展实证科学。皇家学会第一-8-任会长是天文学家瑞恩,后来担任过会长职务的学者,还有牛顿、赫胥黎、波义耳等人,都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皇家学会的会籍,须由三位会士推荐,经全体会士投票,始得成为新会士。这一个学术团体集结了学术界的精英,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拱之功。——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与中国乾嘉学派相比,英国皇家学会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影响。【答案】(1)历史原因:康乾盛世经济繁荣,治学环境相对安定;清朝统治者软硬兼施的文化政策(既倡导学术,又推行文字狱);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的推动(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推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影响。学术贡献:把中国古代考据学推向高峰;对古代文献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丰富和保存了文化遗产;推动学风的转变,开近代实证学风之先河;通过发明原典大意、阐述创意,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思想进步。(2)进步之处:以自然现象为
本文标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六次调研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