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2小题63分)一、本卷共42小题,每小题1.5分,共6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A.“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2.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世卿世禄制度完全被破坏B.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3.“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A.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B.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C.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D.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4.谶纬之学是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儒家学说。“谶”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常以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纬”是儒生以神学迷信观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旨在宣扬国家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A.反映出汉代神权政治的勃兴B.表明当时儒学已完全宗教化C.适应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D.说明儒释道三教实现了融合5.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帝的举措意在-2-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6.郑樵《通志》卷二十五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一变化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7.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由此可知该书法字体A.行云流水,清晰活泼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不拘章法,笔画连绵D.字形宽扁,蚕头燕尾8.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都是中央派出机构。汉州、唐道在最初只是一个监察机构,最后演变成为权力集中的正式地方行政层级。而宋代的路,则自设立之初,便具有行政与监察的双重功能。这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便利了全面控制地方C.扩大了地方的行政职权D.完善了地方行政体系9.宋代科举录取人数比唐代大幅度增加,且经三级考试通过后,不需再试于吏部即可直接授官。这表明宋代A.科举取士有失严谨B.专制皇权有所弱化C.六部职权相对削弱D.官僚制度活力增强10.明清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永佃制A.有利于提高佃客的社会地位B.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C.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D.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11.明代颜钧在治学中编写了《劝孝歌》、《歌修省》、《心字吟》等等,并将《大学》、《中庸》的思想,提炼成“大中学庸,庸中学大”的口诀,还张贴《急救心火榜文》,将劝人纠正此类道德缺失的宣讲标榜为“急救心火”。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探寻理学的求理之道B.纠正程朱理学的空疏之风C.推广儒学的教化之功D.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2.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3-A.“心”成为判断是非的准绳B.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C.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1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A.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C.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D.已经确立了近代科学的体系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15.1860表明A.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B.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C.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D.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1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同时向海外派遣多批留学生。由此可见A.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回潮B.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C.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元D.新式人才得到社会重视17.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B.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C.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D.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18.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A.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B.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C.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D.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19.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B.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4-C.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D.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20.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C.新式社团掌控区级政务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21.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实行特殊物资统购统销政策,即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运输,还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来确保对特殊物资的管理,这一做法A.体现了国民党的经济独裁B.有利于缓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适应了特殊时期的需求D.直接推动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22.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3.1934年,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向闽、浙、赣、皖诸省挺进,后与新红十军会师,开辟了浙闽边根据地。其意图是A.配合苏区第四次反“围剿”B.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C.威胁苏杭等日伪中心城市D.保护淞沪战场的战略侧翼24.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卫战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C.获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D.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25.《一九四二年度(陕甘宁)边区财政实行统筹统支办法》规定:对各机关、部队、学校人员衣食所需以及办公用品,一部分发给经费,一部分改以实物供给,其中不足的部分由各机关部队学校生产自给。这一规定旨在A.建立多元分配制度B.消除贪污腐败现象C.应对财政困难局面D.贯彻官兵平等原则-5-26.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27.197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宣布,不再实行在建国前后提出来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方针。这是基于A.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认识B.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的现实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D.贯彻“双百方针”已达成了预期目标的判断28.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加39.3%,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科研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产量达到18224.89万吨,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钢材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这反映出A.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钢铁业发展B.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外企的冲击D.国家垄断钢铁业的趋势增强29.他们热衷语言、逻辑的表面说服力,他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一种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这里的他们A.尊崇理性主义B.坚持德知合一C.崇尚传统权威D.强调人的价值3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霍兹华斯在谈到罗马法时曾说:“当我们接受罗马法时,已经不再是以罗马法的方式继续发展。它已经被自然化了,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像罗马法本身一样,就这样被逐渐建立起来了。”对罗马法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法精神重新得到确立B.内容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C.注重形式的传统得以延续D.法制精神被后世欧美国家继承31.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A.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D.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32.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6-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33.15世纪末,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围绕该事件有不同历史叙述。(见下表)观点出处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基督诞生和逝世的最伟大的事件戈马拉(西班牙历史传记作家),1552年开了欧洲海盗行径、残暴、奴隶买卖、屠杀、疾病、征服和种族文化灭绝的先河美国图书馆联合会,1990年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时代愈近历史评价愈接近真实B.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C.历史评
本文标题: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5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