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主观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事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因地制宜”“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比较优势”说明了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客观物质性,A正确。B不是哲学依据,C、D与材料无直接关系。3.银合欢、薇甘菊等外来物种不仅抑制了深圳湾海岸本土物种的存活,还危害水鸟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答案】C解析:人们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建设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符合题意。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人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A、B错误。材料不涉及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与题意无关。4.人类社会发展的前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起,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是客观的②自然界是物质的③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变着自然界的客观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尊重自然,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是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①不符合题意;人们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④表述错误。故选C。5.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这种做法()①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②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③有利于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④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做法是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联系,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这种做法旨在追求美观,排除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破坏生态环境,最终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③与题意相反。故选C。6.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体系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④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3二、非选择题7.材料壁虎属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对环境有益的“三有”动物。家住河南周口的田某等6人,自制捕捉工具,到河南许昌鄢陵县捕捉壁虎1600余只。因涉嫌非法狩猎犯罪,田某等6人被鄢陵警方刑拘。据悉,我国驻马店市的9县3区全部被划为禁猎区,“三有名录”中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等1700多种动物都不能被捕捉了。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框 世界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