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讲义
1古代文化常识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下面将近5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一)明确考查内容2014~2018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姓名称谓(1)(2017·全国卷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2)(2017·全国卷Ⅱ)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3)(2016·全国卷Ⅰ)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4)(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5)(2016·全国卷Ⅱ)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6)(2015·全国卷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7)(2015·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8)(2015·全国卷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9)(2015·全国卷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官职官制(1)(2018·全国卷Ⅲ)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2(2)(2018·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3)(2018·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4)(2017·全国卷Ⅰ)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5)(2017·全国卷Ⅱ)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6)(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7)(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8)(2016·全国卷Ⅰ)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9)(2016·全国卷Ⅰ)“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10)(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1)(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12)(2016·全国卷Ⅲ)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13)(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科举制度(1)(2018·全国卷Ⅱ)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2)(2017·全国卷Ⅲ)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3)(2015·全国卷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历史地理(1)(2018·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2017·全国卷Ⅱ)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3)(2016·全国卷Ⅰ)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3与中原常发生争端。(4)(2016·全国卷Ⅲ)“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服饰常识(2014·全国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宗法礼俗(1)(2018·全国卷Ⅰ)践阼,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2)(2018·全国卷Ⅰ)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2018·全国卷Ⅱ)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4)(2018·全国卷Ⅱ)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5)(2018·全国卷Ⅲ)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6)(2018·全国卷Ⅲ)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7)(2017·全国卷Ⅰ)“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以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也有直系与旁系、尊亲属与卑亲属之分,均以配偶为标准。“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所以,“姻亲”与“血亲”不同。(8)(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9)(2016·全国卷Ⅰ)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10)(2015·全国卷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1)(2014·全国大纲卷)“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天文历法(2017·全国卷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文学典籍(1)(2018·全国卷Ⅰ)《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2)(2014·全国大纲卷)“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4(3)(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建筑器物(2018·全国卷Ⅰ)“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法律刑法(1)(2018·全国卷Ⅲ)“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2)(2017·全国卷Ⅱ)收考,“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二)明确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11题B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分类串记法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1.科举记忆法5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2.文体记忆法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著作体例史学著作语录体《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别体《国语》《战国策》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纪传体二十四史,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3.基数记忆法称谓具体内容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书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五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音宫、商、角、徵、羽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经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4.时辰记忆法6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24小时按2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是:干支计时别称时段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又名日昳、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申时晡时,又名日晡、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5.称谓记忆法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称呼举例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