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对应学生用书p291一、鉴赏表达技巧散文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手法,主要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服务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综合性较强,有时考题可能同时涉及多种表达技巧,同时还与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因此,考生需要建立一个表达技巧知识库(见本节附录)。1.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点代面。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用疑问句表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引用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作用叙事手法2记叙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较为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方式顺叙可以使叙述事件有头有尾,文章条理清楚,读起来顺畅。倒叙可以造成悬念,抓住读者,突出主题,使故事波澜起伏。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叙述曲折有致,可使内容衔接更紧密,照应更周严。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描写手法直接描写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白描形象逼真,简洁传神,突出人物性格(事物特征)。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及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作者或人物形象在文章、作品中直接抒发情感,不用借托,无需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间接抒情即事抒情寓情于事,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寓情于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3情调。即物抒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寓情于理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这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议论,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议论记叙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夹叙夹议记叙、议论交叉运用,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作用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引申事理,形象鲜明,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感情,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效果。渲染设置铺垫,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微的事物中反映重大主题,可以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联想、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托物言志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1《荷塘月色》一课中,“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句通过拟人化的比喻,把树缝里漏出来的“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比喻成“渴睡4人的眼”,反衬出月色的朦胧迷人。2《囚绿记》一文中为什么要插叙乡间草屋的往事?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现“绿色”的生命无处不在,何其顽强;②印证前文“生的欢喜”,作者恋绿、亲绿情感由来已久;③铺垫下文对绿的“囚系”,作者不忍剪除草屋内的野草,也不会轻易放走绿枝。3在描写“故都的秋”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予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排比:文中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例如“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句式工整,有雅致之美,抒情味浓厚。②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浓度和特点,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热爱。③衬托:驯鸽的声音,秋蝉的残声,息列索落的秋雨,缓慢悠闲的人声。用细小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幽静。④细节描写:对小院秋晨和秋槐落蕊的描写都是工笔细描。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牡丹的拒绝张抗抗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5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6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1)文章全篇未写牡丹的盛开,却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请分析这个场景描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作者喜欢牡丹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②渲染悲壮、唯美的气氛,凸显了牡丹落花时惊心动魄的美——高贵之美、个性之美、品位之美。③与上文想象中的牡丹盛开的场景相呼应,写出牡丹或盛开、或坠落,生命都极其壮丽而热烈的风姿。④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格的感悟和议论做铺垫。(2)此文的视角和人称有些特别:全篇无“我”,处处是“你”。这样的视角和人称的选择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全篇化“我”为“你”,“你”成为观察与描写议论的视角和主体,作者既可以观赏牡丹,又可以自我审视。②全篇处处有“你”,“你”中有“我”,蕴含着作者观赏牡丹的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感悟。③作为第二人称,“你”可以将读者带入文本情境,与作者一同观赏、感悟牡丹之美,产生共鸣。7表达技巧题答题要领:(1)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什么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4)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 第三节 鉴赏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