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完整版)云师大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杨青山
《世界地理重点》一、名词解释1、热带气旋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3、沙漠化4、梯度流、风海流、补偿流5、赤潮6、城市化7、欧洲联盟(欧盟,EU)8、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9、亚太经合组织(APEC)10、进口替代工业化11、出口导向工业化12、新经济13、阿拉伯世界14、中东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简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3、如何认识工业社会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及成因?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说明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5、如何理解陆地中纬度地带所内蕴的“自然的经济力量”?6、简述亚洲气候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成因。7、西亚何以成为世界热点之地?8、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9、简述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10、试述东南亚的区域地理特征。11、欧洲气候有何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6分)12、北海油田为何开发较晚?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13、简述非洲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8分)14、法国农业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5、德国的经济地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6、俄罗斯的基本经济特征。1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环境、人口与贫困问题。18、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区域差异。19、简述现当代美国经济基本特征。20、简述战后美国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向,并说明原因。21、巴西经济地域发展的特点。三、读图分析题1、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2、全球植被类型分布图3、日本工业分布图4、印度经济图5、俄罗斯地形、河流、矿产、港口、城市分布图6、德国鲁尔区图7、美国农业带图8、巴西经济图四、论述题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试对印度经济发展条件及其世界地位进行综合评价。4、试述美国城市经济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现有的地理格局。世界地理第一章1、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大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因此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其中,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边缘,相邻板块互相叠覆,一板块俯冲于另一板块之下。因大洋板块的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而大陆板块则相反。故一般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沟处潜没消亡于地幔之中,形成岛弧海沟系或安第斯山大陆边缘。而碰撞边界则相当于年轻造山带,主要分布在亚欧板块南缘,成为大洋闭合、大陆碰撞的地缝合线。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平错型板块边界——即转换断层,其两侧板块发生水平剪切滑移,转换断层一般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有时可延伸到大陆边缘,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太平洋板块3、美洲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美洲的自然分异格局极其地域分异规律)纬向地带性:在北美洲的高纬度地带和南美洲的低纬度地带,因处大陆东西最宽处,且地势起伏比较和缓,因而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呈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纬向地带性分异特征,如高纬度的极地冰原带、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等。非纬向地带性:美洲大陆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使美洲地理环境具有突出的非纬向地带性结构。从美洲全局来看:落基山-安第斯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地面平展,虽有高原、山地,但其高度和宽度显著逊于西部山地,对地理环境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干扰不大,因此各个不同类型区基本上都体现了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即使在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突出的西部地区,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也是显见的;山间高原部分,大致由高纬度的寒湿型逐渐过渡到低纬度的热干型,山地垂直带谱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纬度。当然,在以纬向地带性结构为主的东部地区,也有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表现,尤其是在北美大陆中、纬度地带以及南美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带。综上所述,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征,是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交织成美洲地理环境结构模式。据此,可以把美洲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大区,即北美极地岛屿区、北美东部区、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区、中美区、南美东部区和西部区。4、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两大因素: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高地气候垂直分带的多寡和基带的起始,主要取决于高地所处的纬度和海拔。在同一纬度的高地,海拔愈高者,其垂直分带愈多,垂直带谱愈完整。不同纬度的高地,如果海拔相同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则赤道地区的高地具有最完整的垂直带谱。从赤道向南、北极区方向垂直带谱越来越简单,垂直分带数量也越来越少。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备注: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海水温度较高,大气的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很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热带地区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变化,又必然影响和改变了南北方向的经圈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6、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反。7、沙漠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的过程。(纯自然形成的沙漠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等)第二章8、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分成大陆西岸和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北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9、温带阔叶林带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亚寒带针叶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空间组合性—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第三章11、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是指为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把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的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海洋运输空间开发:海洋运输空间开发的传统领域是建造海港和开凿沟通海洋运输的运河。20世纪后半叶,海洋航运空间开发开始向多功能、立体化方向发展。海洋生活与生产空间开发:20世纪后半叶,海上空间的开发加强了生产或生活空间的综合开发,包括海上城市、海上工厂以及海上娱乐设施的建设等。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海洋储藏基地是指在海中储藏石油、矿石、粮食、核燃料等物资的设施。海洋不仅提供了浩大的空间资源,同时它还有很大的环境自净能力。海洋倾废就是利用海洋所具有的这两方面特点,来处理各种垃圾。12、赤潮的产生:有机物污染与赤潮是近岸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物分解后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产生。(有机物污染:DDT)第四章13、结合非洲人口、资源、环境说明其人地关系(政治和经济方面)非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一直是非洲的经济支柱。非洲人口: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沉重压力,成为导致粮食短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低龄化人口将一批又一批涌入劳动力市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更加恶化。非洲城市扩张过快,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畸形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膨胀,超过城市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承受能力,使城市在居住、就业食品供应、交通运输和环境管理等方面面临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二)复杂的种族构成贫困的大洲: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非洲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它成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大洲。尽管独立以来许多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长期的落后与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及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仍使非洲经济保留着过去的一些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⑴洲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⑵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不平衡。贫困的原因1.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2.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3.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4.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5.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6.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第五章14、欧盟是经济区域化水准最高的地区,是一个内部充分开放对外相对封闭的经济区域。20世纪50年代建立“关税同盟”,1999年推行共同的货币“欧元”和设立与之相适应的欧洲银行。这个经济区使欧洲成为了一个人员、货物、资本、劳务和知识可以充分流动的经济区。具有实质性的中央调节功能;有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整利率,有共同的外贸标准和外贸政策以及统一的政治经济决策机构。15、东盟:是一个促进内部贸易、工业合作,对外促进共同的经贸关系。力求成为具有解决内部国际政治关系能力的国际组织。必须依赖外部资源和市场的区域。16、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一个地跨亚洲、太平洋和美洲,有21个经济体参与的非正式的经贸合作议事体制。这个组织可以就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就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出政府的承诺和实行共同的措施。第六章17、亚洲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P169
本文标题:(完整版)云师大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杨青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0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