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工作中的压力、应激与挫折
•第7章工作中的压力、应激与挫折•章首案例•切斯特·马丁早晨7点才醒,他已经睡过头了45min。他惊慌地意识到他要第二次迟到了。为了尽快出发,他急急忙忙刮胡子时脸被刮破了,舌头被咖啡烫了,还不时担心老板的态度。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不能变换车道,他只能跟在一辆速度缓慢的车后面。他不停地按喇叭,和其他车辆只差几米,一边小声嘀咕着咒骂别的司机。他的身体下意识地紧张着,他的手紧紧握着方向盘。一进办公室,他就发现昨天口述的命令还没有从速记稿中译写出来,并考虑为什么秘书没有解释这件事。马丁的上司听到这件事,向他解释说,他的秘书正在为自己处理一件特别工作,并训斥了他。听完了训斥,马丁“砰”地把咖啡杯扔在桌上,咖啡溅到了桌上放着的一些重要文件上。那一天,在参谋会议上,他一直在想心事,以至于没有发现有一个问题是针对他提的,结果老板暗示如果马丁集中注意力的话,他应该对公司的业务有更好的主意,大家一起盯着他,让他窘迫不堪。•案例反映的是切斯特·马丁在工作压力中的种种感受及其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丰富化,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和挫折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压力和挫折,就成为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7.1压力、应激与挫折概述•7.1.1压力的定义与来源•(1)压力的定义•(2)压力的来源•1)工作中的压力。•2)生活压力源。•3)长期的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7.1.2应激的含义与类型•(1)应激的含义•应激是指当各种体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2)应激的类型•1)根据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为标准来分,可分为以下两类:•①生理性应激。•②病理性应激。•2)根据应激源的性质为标准来分,可分为以下两类:•①躯体应激。•②心理应激。•7.1.3影响压力和应激差异体验的因素•(1)个体的认知方式•(2)过去的经验和经受的训练•(3)社会支持•(4)个性特征•7.1.4有关挫折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挫折•(2)挫折的分类•7.2工作压力、应激及其处理•7.2.1工作压力导致的后果•压力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两方面。•(1)压力对个体健康的影响•(2)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7.2.2压力的管理策略•要降低员工的压力感,可以从组织和个体两方面着手进行:•(1)组织方面的管理策略•1)合理地进行人事配置。•2)对职工进行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3)加强群体建设,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4)对职工开展心理辅导。•(2)个体方面的对策•1)承认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2)正确看待压力对人的影响。•3)合理地分配时间。•4)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①正视现实。•②合理宣泄。•③自我放松。•7.2.3应激对管理的影响•(1)应激对组织中个体的影响•(2)应激对管理机构和组织的影响•7.2.4正确对待应激•(1)正确看待应激对人的影响•(2)培养自己应对应激的技能•(3)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4)求助心理医生•7.3挫折及其处理•7.3.1挫折产生的原因•(1)外在因素•(2)内在因素•7.3.2挫折的容忍力•所谓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1)生理条件•(2)过去的经验与学习•(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4)个性心理品质•7.3.3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人们受到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攻击行为•(2)退化•(3)固执•(4)冷漠•(5)幻想•7.3.4挫折的防卫方式•(1)合理化作用•(2)反向作用•(3)仪式与抵消•(4)否定作用•(5)压抑作用•(6)逃避作用•(7)替代作用•(8)表同作用•(9)投射作用•7.3.5战胜挫折的策略•(1)正确看待挫折•首先,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挫折的出现。•其次,要正确地看待挫折与失败本身。•第三,要正确地看待挫折对人的影响。•(2)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学会放弃•(3)采用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4)奋发图强,不断升华•(5)培养坚强的毅力•7.4职工的心理健康与辅导•7.4.1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而愉快。•3)反应适度。•4)人际关系适度。•5)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7.4.2职工的心理辅导•(1)心理辅导的含义•(2)职工心理辅导的形式•1)个体心理辅导。•2)团体心理辅导。•3)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心理辅导。•(3)职工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1)通过认知改组,引导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现实的自我,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2)掌握自我调适的具体方法。•3)求助心理医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4)改变压力和挫折情境。•7.4.3职工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1)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2)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1)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主义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4)认知派理论。•(3)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常用技术•1)认识领悟疗法。•2)放松训练。•3)系统脱敏疗法。•4)合理情绪治疗。•5)森田疗法。•第8章群体心理•章首案例•某一大型企业的总经理,虽然不算聪明机灵,但富有民主与进取精神,而且希望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在开始下个季度生产之前,显然需要对一个关键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总经理要求下属3个团体的领导提交新的设计方案,要求他们召集团体成员讨论出最佳设计方案,并要求他们在各自方案拟订以后,每个团体要将其方案交给其他两个团体传阅。在每个团体都有机会了解其他两个方案后,再让3个团体的代表聚会协商,挑选出其中最佳方案。•对于上面的案例,总经理的做法到底如何呢?能否起到他想要的效果呢?这就涉及本章有关群体心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8.1群体概述•8.1.1群体的含义及特征•群体是人们彼此间有共同的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相互联系的有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体。•(1)群体组成的要素群体必须具备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3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简称群体三要素。•(2)群体的特征•8.1.2群体的分类•(1)大群体和小群体•(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组织明文规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群体。•下面主要论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成因、•类型、作用以及非正式群体的管理。•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成因。•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自发性。•二是有较强的凝聚力。•三是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四是有自然形成的“头面”人物。•五是有较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六是有强烈的群体意识。•七是有较大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某种利益或价值观的一致性。•二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三是相类似的经历与背景。•2)非正式群体的作用。•①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二是可以协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三是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四是可以帮助解决困难。•五是可以做后进转化工作。•六是可以起感染和控制的作用。•②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一是反向作用。•二是消极作用。•三是滋长小群体意识。•四是阻碍个人发展。•五是传播流言蜚语。•3)非正式群体的管理。•8.1.3要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头面”人物的工作•8.2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8.2.1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他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这一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人的个性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B是个人当前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是个人的个性,E是个体当时所处的可感知到的环境,f是函数。•8.2.2群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下个人行为的变化•(1)群体气氛(合作或竞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组织的严密程度等因素对群体内个体行为的影响•8.2.3群体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几个典型现象•(1)社会助长与社会顾虑倾向•群体对个体作业究竟起助长还是顾虑作用主要决定于如下几个因素:•1)工作性质。•2)竞争心理。•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2)社会标准化倾向•8.3群体的规范和压力•8.3.1群体规范的基本问题•8.3.2群体规范的作用•(1)群体支柱的作用•(2)评价标准的作用•(3)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4)群体动力的作用•8.3.3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1)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的概念•(2)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第一,情境因素。•第二,问题的性质。•第三,个体特性。•(3)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对同一个人来说,可以有下列4种现象:•1)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即口服心不服。•2)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纳。•3)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即所谓心服口服。•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4)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的作用的双重性•(5)群体压力的阶段性•群体的压力可能经历如下4个阶段:•1)理性讨论阶段。•2)情感引导阶段。•3)直接攻击阶段。•4)开除阶段。•8.4群体的凝聚力•8.4.1群体凝聚力•(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方式。•2)成员的共同性或互补性。•3)奖励方式。•4)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5)外部的影响。•6)群体的大小。•(3)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8.4.2群体士气•(1)群体士气的概念和特征•(2)群体士气与工作效率•(3)群体士气的提高
本文标题:工作中的压力、应激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