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
回忆儒学的发展史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时期,儒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学习内容:一、明清儒学活跃的历史背景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四)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三、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政治腐败)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化思想(根本原因)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第4课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①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盛极而衰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阶级上,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④思想上,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⑤外部: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介绍:李贽,明末思想家。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为官期间,他目睹朝廷腐败,常与上司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流传于世。今版《焚书》书影古刻本《焚书》书影代表作(1)挑战孔子及儒家的正统地位。(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思想主张:(3)反对道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材料:李贽反对男尊女卑,主张追求平等个性,称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自由恋爱,认为是善择佳偶,赞扬寡妇再嫁;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4)抨击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生平介绍: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学者尊为南雷先生,浙江宁波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十九岁进京为父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数百人反清,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1)他否定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非君说”是其学说的核心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强调工商皆本。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3、黄宗羲主要思想评价1、生平介绍: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两朝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制度2)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经世”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内涵“学以致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4)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评价: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1、生平介绍:王夫之,湖南人,早年起兵抗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王夫之终生不剃发,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几十年,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代表作:《船山遗书》(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2、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世界是物质。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3、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唯物主义辩证思想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时有规律可循3)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1、共同的生活背景: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d、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探究三:三个人共同的生活背景有哪些?共同的主张有哪些?不同主张有哪些?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共同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耕者有其田“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天下为主,君为客”实践中求真知反对天命论、生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批判: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②经济上: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②探索精神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三、影响: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局限:•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认孔子是天生的圣人。•2、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关注现实,经世致用。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4、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5、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明清进步思想的“进步”体现在哪里?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请概括儒家思想演变的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课堂小结】4.国人风貌:问题探究: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1.经济:2.政治:3.思想文化: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巩固练习】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巩固练习】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BA例题选讲:1.(08宁夏卷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08广东卷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C3.(09年上海历史)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B4.(2009年锦州期末)李贽称赞汉朝司马迁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5.(2008南通调研)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B6.(2008宁波测试)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D7.(09年厦门质检)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C8.(09年浙江五校联考)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兵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咱意识提出质疑的是A董仲舒B李贽C黄宗羲D孙中山C9.(09年淄博模拟)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际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A
本文标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