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本科经济类共同课(课程代码0054)课程概述管理活动自古有之:古代中国人建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管理活动无处不在:只要有共同活动,就有管理: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中间的是企业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现代管理活动、管理理论主要是有关企业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案例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1998年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居全球股市第二。比尔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据《福布斯》统计,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587亿美元。他的16000名雇员中,有2000多人是百万富翁。案例我们都承认微软公司的成功,那么请问:(1)你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吗?(2)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案例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者可以是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是年逾8旬的老人,如今女性管理者已屡见不鲜。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者都在做着他们的管理工作。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彼得•德鲁克讨论•1961年,日本松下公司的山田电器厂遇到了一个开关质量难题。实际上,这个开关的装配操作很简单:从装有许多弹簧的盒内每次取出两个装入开关,再装上按钮。让山田厂长困惑的是,无论采取什么质量管理方法,都不能使工人避免偶尔忘记装入弹簧。•你能帮助山田厂长解决这个难题吗?答案•日本管理专家新江滋生建议稍稍改变一下操作程序:•每次从弹簧盒里取出两个弹簧放进一个小盘内,再从小盘中取出弹簧装入开关,若装配后盘内留有弹簧,工人便能立即意识到发生漏装,予以纠正。•质量保证了,效率却下降了,你认为值得吗?管理创造价值1、鹦鹉懂得外语。2、七个和尚分粥。3、操作工-拉长-组长-车间主任-副总“只要西方文明本身还能生存下去,那么管理人员就始终是基本的和支配性的力量.”——彼得•德鲁克管理(management)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共生的社会活动,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存在着管理活动。介绍有关参考书籍•作者:周三多等编定价:28元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装帧:平装出版年:2005-1-1•问题管理:简单而有效的管理经典•作者:孙继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24.80•“问题管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作者:(英)欣德尔徐伟•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25.00•本书作者精心撷取了103个经典的管理思想。•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作者:(美)博西迪曹建海•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29.00•作者:邱庆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18.00•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介绍有关参考报刊•《世界经理人》•《世界经理文摘》•《中国MBA》•《中国经营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管理世界》•《管理科学》•《财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管理的性质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考核要求(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2.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2)管理的任务(3)管理的普遍性(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考核要求(二)管理的性质1.识记:管理两重性2.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识记:管理学2.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考核要求(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识记:系统2.领会:(1)系统的特征(2)系统观点(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3.应用: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管理的含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孙中山的政治概念)说法不一,大致有这几种看法: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1916年提出的。2、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3、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4、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5、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提出的观点5、管理就是决策。(老人与驴)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提出管理的含义6、1994年杨文士和张雁:“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7、1998年徐国华等: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什么是管理强调管理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其出发点是组织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领导下进行的。强调管理工作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管理的含义可以作如下表述:(教材)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重点)管理的含义要把握以下几点:★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的对象:组织的资源★管理的目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追求的是效率与效果:高效率实现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人:被管理者★财: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物:物资、设备、设施、商品等★信息管理过程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重点)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管理或管理活动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三个责任: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的人们能够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层次如下图:组织的层级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组织的层级层次按照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不同可将管理者分为: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什么上层管理者:是组织的战略管理者,如CEO是大组织中的上层管理者,也是企业的首席战略管理者,其他人包括首席运营官(COO)、公司总裁、副总裁等。高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的责任,并侧重负责制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和联系等。上层管理者:CEO似乎是权力的核心,其工作很容易使人头脑发热。“财富“杂志形容“CEO病”为CEO坚信自己无所不能,结果成为糟糕的管理者。病症:相信他们不会做错并拒绝承认任何错误认为自己是成功所需要的唯一天才周围都是对其所有想法说对的人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有时称为战术管理者,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定的总体目标和计划转化为更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运作管理者,是监督组织运作的最低层的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的执行,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具体的任务。他本人也要参加劳动,直接与作业人员打交道,协调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层次与技能•层次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各种层次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2)主管人员既管人又管物,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与人打交道;(3)组织内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关系要有侧重。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效率efficiency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效果effectiveness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率,无效果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已成为一门科学。(2)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采取适宜措施,高效地实现目标,所以管理是一门艺术。(3)学习管理知识,能为培养有效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基础,但仅靠背诵管理原则、原理进行管理活动,必然难以达到效果.其至无效。(4)不学习管理知识,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也难以取得有效成果。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2)管理也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都取决于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取决于劳动的人的积极性。这两者都取决于管理。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掌握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学习管理的二重性的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管理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左”的错误思潮,在管理上表现为重社会属性轻自然属性、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我们应当引以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管理实践。学习管理的二重性的意义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两套本领。这是对管理者的要求。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就能使我们正确地评价资本主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使其成为我国管理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管理的二重性的意义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任何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出现,都有其时代背景,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在应用某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时,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机制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四节管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本文标题: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