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4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学习目标:•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的概念,并理解其内涵。•知道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学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的概念,并理解其内涵。环境、材料的创设与利用。•学习难点:材料的选择与利用。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一、关于环境的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一般指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材料,自然角、种植角(园地)、饲养角、科学活动室等等。•心理方面的:心理上的安全的环境。二、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物质方面的环境•如下图:一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或许这张图片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更像野外的自然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越自然越好。幼儿园的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物质的环境和心理的环境物质环境:自然角(一个角落,三脚架放着小植物动物等等,利用角落...)、种植角(园地)、饲养角、科学活动室等等。•解释上图:植物迷宫。•幼儿在这种用树木做成的迷宫里面,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辨别方向的能例外,另外在一年四季里可以体会不同的风景,对幼儿来说感受四季的天气变化(春天开始发芽,夏天茂密,秋天落叶…)也是其乐趣穷的,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幼儿锻炼走和跑。此图为一个班级一起种植的作物——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绿饲养角科学活动室图为几个孩子在探索•解释上图:图为孩子和老师一起捡来的叶子和种子等等布置的环境。•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室的环境,不要全是人工制作的,完全可以用天然的东西来装饰,特别是树叶来装饰教室,更容易让孩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让孩子亲近自然,同时节约,环保。经济。这样的环境创设比较理想。三、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心理方面的环境1、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A.Maslow)(1908-1970)马斯洛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发展性的需要•心理上安全的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满足幼儿心理上的安全需要是是幼儿产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的前提2、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不理解幼儿的探索和认知需要情况1:当幼儿的探究欲常规发生矛盾时,教师首先是维护常规•案例(1):班里有一个小姑娘经常大惊小怪,而且很有感召力….老师正在进行的活动经常被她打断。有次,小姑娘在上观摩课之前,幼儿正在排队上厕所,它濡染发现一直小鳖虫….•教师阻止了孩子去观察那只小鳖虫……..•情况2:当幼儿的探究行为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时,教师基本上是制止。•案例(2):美工课老师带领幼儿做了很多水果娃娃,一天,一个幼儿来报告老师,两个小朋友在偷吃水果娃娃….老师很生气,但马上要吃饭,就遏制住了。转而对幼儿说:“呀,她们现在变得这么丑陋,怎么到水果王国去做客呀?”….见老师没有批评小朋友,孩子们小声说:“我们不是想吃苹果,我们想让苹果娃娃按上电池,让它说话….”老师感到特别惊讶….•案例3:大龙虾怎么了?•情况3:当幼儿的探究行为与他人不同时,教师的反应是制止。•案例4:看蜘蛛•户外活动时,几个男孩子聚在楼梯的侧面的夹缝中,蹲在那里比比划划说个不停,老是不假思索,大声命令:“那里有什么好看的,赶快离开那里”幼儿无可奈何地暂时离去。•其实,幼儿是在看蜘蛛。•案例5:一条青虫•(二)评价不恰当•1、教师经常以“判官”的身份评判幼儿探究的对错•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幼儿探究时常常有种做法使幼儿感觉到正确的答案总是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真理掌握在教师手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幼儿发现了什么总是去问老师对不对。•前文已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应尽量让客观事实的自然反馈来调整幼儿的认识。•2、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孩子,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孩子•《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3月9日国家教委令第25号,其中第十一条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二十七条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中科学的指导要点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技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例:评价最快做完的孩子•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刘老师请小朋友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能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刚刚第一个完成了,刘老师马上在全班表扬他:“刚刚真棒,已经做好了一条小船,老师看看谁还做完了?”•实例:一次幼儿自选材料造型活动(P198)•实例:探索不用手接触却让直筒在桌面上滚动起来的方法(P198)•3、评价空洞,缺乏激励和促进作用•“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今天有进步,好这次成功了,祝贺你”之类——空洞的语言•教师要表扬的是幼儿,而不是他们的探究和操作。这样的评价同样会使幼儿关注教师的态度,而不是自己的探究活动本身。二、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皮亚杰特别强调建立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通过鼓励儿童真正尝试,支持那些大胆谈出不明确的想法和供选择的解释或有其他推测的儿童,为他们建立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雷泽·戈尔伯(LazerGoldberg)曾用下面的论述来表达皮亚杰概括的课堂环境的实质:真正困难的是要培养一种气氛、一种风气,儿童的想象在其中变得敏感,以设想出感官所不能传达的东西,已具有不羁的,令人兴奋的观念,即那种的由于想象的奔放,同以前过去的一切似乎无关,或者至少是暂时无关,而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崭新的观念。这样一种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相互尊重和耐心。在这种环境里,一个儿童宣布她制造了一个能永远摆动的钟摆时,不会受到叫喊和笑声的反对,而会听到认真而羡慕的提问,在这里,不强迫某个儿童去看一个解剖标本,也不公开一个私下的求助。这个环境使孩子有时间进行调整和体验失败,有时间闲读或思考,或茫然凝思,自己解开纷乱的头绪,找到认识的道路。这是一个愉快的地方,它不受为使成人满意而限制良好情绪的做法所支配,而是充满着能动性,感情与任务以及同伴的认可相联系。在这里,喜悦和忧伤也像只是一样被分享……——发人深省的论述。1、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1)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案例:开水浇菊花(2)让自然结果的反馈调整幼儿的认识案例:葫芦的秘密葫芦娃….摘种葫芦,开花了,结果了…知道了葫芦的客观存在的状态….•2、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1)观察、倾听幼儿的问题和谈论,询问幼儿的意图,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案例:丢失的小磁铁•(2)观察幼儿用材料做什么,用与幼儿相同的方式使用材料案例:一孩子使用玩具挂在耳朵上,老是觉得奇怪,也同样拿了同样形状的玩具,也戴在头上….结果老师听到了美妙的生硬…沙沙沙的,像下雨一样….3、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的,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实例:菊花是臭的•案例二:迎春花的秘密•迎春花的秘密给我们的启示:•(1)当幼儿提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时,应尊重孩子,相信孩子•(2)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教育,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3)让幼儿通过探索来寻找答案•(4)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4、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案例:种子烂了5、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不要笼统地表扬,作出具体的反馈第二节关于幼儿的物质环境——提供有意义的材料一、科学教育材料的概念: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二、意义:•学习科学的工具•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三、材料的种类•(一)根据内容范畴划分的材料•1、科学探究材料•2、科技活动材料•3、科学工具•(二)根据性质划分的材料•1、成品材料•2、半成品材料•3、自然材料•(三)根据功能划分的材料•1、主体材料•2、辅助材料•3、工具•有些工具是不够安全的,教师可以放在幼儿看得见看够不到的地方,告诉幼儿,如果要用的话,请老师拿下来给他们用(并保证幼儿在使用中的安全)。•案例:做娃娃。四、材料的呈现方式1、开放式呈现方式•幼儿园科学发现区(及科学发现室)的材料、自然角的各种材料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呈现方式。•2、主题或任务式呈现•案例一:不用手,想办法鱼缸里的曲别针和小钉子取出来•案例二:把冻在冰里的玩具取出来•3、问题情景式呈现•将材料进行仔细的结构,使其构成一个问题情景呈现在孩子面前,这将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案例:盐水与清水里的鸡蛋•4、分层呈现•案例:幼儿自由探究沉浮,教师通过分层提供材料引导五、教师在材料提供中的作用•选择结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六、选择材料的标准•1、材料物化着幼儿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2、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4、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5、幼儿可以自己选择•6、有多种组合的可能•7、随时扩展和增加•8、易构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物体的反应必须能被观察到•(2)物体的反应必须是立即出现的谢谢
本文标题:第4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8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