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玉书系人大重阳研究员,文章刊于《中国金融》2018年第11期。自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以来,区块链已经走过了10周年。起初“区块链”话题并非受人关注,但近年来,“区块链”这个词热度空前,争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较之于国家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速明确的决策,当前决策者对区块链的态度较为审慎。我国对区块链的普遍关注开始于2015年,2015~2016年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和货币创新、金融与互联网等,进入2017年后区块链开始广泛与不同领域结合。但从2018年开始,对区块链概念炒作的质疑和反思开始多起来,主要涉及数字货币泡沫、安全、监管等,同时围绕区块链的人才培养、场景应用、区块链与大数据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国内开始广泛思考区块链可能引发的问题,国外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区块链发展状况。与国外持续关注区块链与货币之间的话题相比,国内更关注区块链本身的广泛应用。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全国两会代表对区块链的意见各异。2018年两会期间,就有5位全国人大代表和9位政协委员就区块链公开发表了相关言论。其中来自互联网产业领域的代表们在看好区块链长远发展的同时,更表示了对当前区块链发展的担忧,分别表示要警惕风险、ICO乱象等,认为区块链还处于早期的发展中,防止借技术名义和噱头来进行炒作。来自电商、教育和其他产业及科技领自域的人大代表则对区块链的应用保持了比较肯定的态度,认为要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及产品质量提升。有委员建议尝试采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委员则表示,保险业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政府监管和引导方面,来自证监会信息中心的张野委员则认为应辩证地对待区块链技术,证监会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发展监管科技3.0。中国工程院陈晓红委员建议可以金融体系建设、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建设区块链示范工程。王鹏杰委员也建议将区块链用于个人信用监管方面,建议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实名制”认证,探索建立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等。同时,民盟中央提交了议案,提议建立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科技身份证”制度,推动个人科技信用评价体系发展。总体而言,作为全国重要意见建议发声重点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区块链的相关意见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展望应用前景的同时,依然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态度。国内约42%“区块链”公司是最近一年注册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广州市。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库显示,当前公司名字中含有“区块链”关键词的公司共有1608家(其中深圳可查相关公司数为206家,广州92家,实际数量更多),其中42%为2017年新注册公司。总体随机抽样10%显示,这一千余家区块链企业中,87%为区块链技术相关科技公司,13%为金融服务公司。当前各国对区块链关注主要集中在加密货币问题上。根据《华尔街见闻》的相关报道,美国、欧盟正在加快推进立法,加强加密货币的反洗钱监管。日本已经发放了比特币(加密货币)交易所牌照,并开始推动相关监管政策。2018年3月2日,日本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向媒体表示欢迎虚拟货币交易机构向政府提出认证申请,日本政府也将加强相关方面的安全监管。韩国从2018年1月30日开始要求数字货币交易中使用实名制进行,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交易。德国已经出台征税文件,并承认比特币与法币享有同等地位。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在积极开展加快加密货币监控的相关研究和立法工作。巴西目前不承认加密货币为金融资产,委内瑞拉已于2018年2月20日开始推行“石油币”,努力探寻本国法币体系崩溃后的新出路。区块链项目落地面临的现实挑战近期随着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寻求除加密货币之外的投资机会。这一点与当前中国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一致,但国内外各大公司及咨询机构出于市场发展的目的,所给出的区块链落地项目分析案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应用前景上。区块链项目落地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笔者结合当前发展迅猛的物联网体系进行分析。物联网(IoT)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物联网的巨大机会也已成为共识。然而,物联网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多样化的物联网种类和解决方案。例如,在当前物联网传感、存储、信息处理和通信等方面并没有公认的通用模型能确保系统整体对于用户是安全稳定的。如何保证在具体应用场景下不同种类和多样化的物联设备对于用户而言能安全可靠,已经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当前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当前主流的物联网系统是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模型的中心化架构,即所有物联设备都通过云实现验证、连接和智能应用。虽然物联网的发展有朝着边缘计算方向发展的趋势,所谓边缘计算通俗讲就是在设备连接不上云的时候,通过局部数据就可以实现物联设备的智能控制,但由于物联网大数据资源的巨大价值,制造商并没有动力去改变中心化的服务器/客户端物联架构模式,在大数据本身就是资产的时代,基于物联设备的云计算控制和数据收集只会更加频繁而不会减少。这种服务器/客户端的物联网架构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算成本和计算压力,例如,在家庭应用场景下,两个家电相距不到一米,但也需要通过云端进行沟通;二是中心化的数据收集和服务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向用户保证数据会合法使用、用户个人隐私不会泄露;三是中心化物联生态系统中,一个设备被攻陷,所有的设备会受到影响,例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所指出的僵尸物联网(BotnetsofThings),可以通过感染并控制摄像头、监视器等物联设备,造成大规模网络瘫痪。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面临服务托管、计算性能、响应时间和海量存储等方面的挑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和撤销、账本透明性等特点对物联网发展存在的掣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可能性。但在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过程中也存在三个挑战。首先是数据量与系统性能的问题。用户规模越大,对系统运行性能的要求就会越高,而普通的用户难以与整个系统保持同步扩展的能力,这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需要托管的相关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依然是一个中心化的过程。其次是计算能力和响应时间的问题。由于物联网生态系统非常多样化,并且实际应用中的物联网是由不同计算能力的设备组成的,并非所有这些设备都能够运行相同的加密算法,因此对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涉及的所有对象执行相同的加密算法时,不同设备的响应时间会产生差异,并最终产生整个系统服务时间的延迟。最后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设备对等海量数据存储的挑战。根据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理论,不存在中心化的集中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易机制,区块中任意节点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权利与义务都是对等的。如果按照理想的区块链模型,分布式账簿需要存储在节点本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账簿的存储空间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于物联网而言,这超出了各种智能设备的实际存储能力,例如存储容量非常低的传感器等。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需要应对服务商可信度、认证安全和法律监管缺失三大风险。一方面,任何由中心化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其可信度不会超过组织本身的信誉。区块链服务商也难逃以人为基本单元的中心化组织本身的规律。目前各大IT公司都在争相开发区块链相关的框架体系和应用,但当前处于区块链技术的初级阶段,即使是IBM等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区块链物联网相关应用案例也处于探索阶段。能够提供区块链技术的服务商也普遍缺乏设计和部署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业储备,所提供的区块链技术服务也是基于公司本身的私有链进行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区块链技术服务商所提供的区块链服务的可信度不会超过其公司本身的可信度,背后依然是中心化的机构在提供计算力和信用担保。另一方面是认证安全问题。当前区块链基于公私钥密码体系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的私钥,在去中心化的状态下,如果私钥丢失,用户将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而在中心化的体系中,如银行卡等的遗失可以前往银行营业点进行处理,并不会导致账户控制的资金或数据的完全损失。还有一个重要的风险是法律监管的缺失。区块链发展至今依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法律或监管规则,这给物联网制造商和区块链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对于用户而言,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区块链谨慎态度背后的原因区块链是工业革命吗?是范式革命吗?类似目前关于区块链的舆论语境,已经把区块链抬到了历史性的地位,并且有不少国内外权威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革命。应该说,区块链所依托的技术依然是计算力,仍属于数字驱动的工业模式之一。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对计算力需求的几何级数增长,对推动数字驱动型产业不断进行升级是可以明确预见的。但是区块链会对生产力带来多大的影响,形成多少创新,发展方向会走向何方,依然需要依靠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和各类社会生产主体去推动和碰撞。况且,当前的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性是建立在难以做到对区块链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进行同时控制的基础上的。但随着计算力的发展,例如量子计算的突破,这一区块链的核心理论假设将不复存在。因此区块链的思想性会持续得到充实,但区块链当前所依托的技术仍然在不断演变中,站在未来的视角看,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三元悖论。“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的核心优势已在过去十年中被不断强调。但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我们发现依然存在一个三元悖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设计中,立足于现有的计算能力限制,安全性、低成本、易用性三者只能兼顾其二。在中本聪2008年的论文中就提出了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脱离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构建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架构。理想的区块链是需要系统中参与计算节点共同维护的。这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在参与者计算力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区块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易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请服务商(中介)进行委托管理,或者直接使用区块链服务商的平台。因此,在区块链参与个体计算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会转变成“去中介化”的问题。而在国家层面上,政策落脚点是在区块链平台还是在区块链本身或区块链技术标准等,依然需要时间观察。目前国内外共有158个区块链项目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其中国内有52个,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区块链技术、金融服务、防伪公证、物联网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看到有项目明确公开表示自己已经实现了盈利,而要核算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基本成本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除了场景本身的市场需求,还需要考虑区块链自身在技术层面上实现自治性运营的可能性。区块链概念作为技术落地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从目前看,和其他技术驱动的应用场景一样,并不能替代人的管理和运营能力而独立存在。其中有技术的门槛,更重要的是组织管理和知识储备的门槛。以电商的区块链场景应用为例,涉及物流、供应链、供货商、消费者售后服务、货币支付等,这些场景不仅与技术相连,更与人密切相关,然而区块链并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此外,区块链的场景应用还涉及在成本上与原有模式相比是否存在竞争力的问题,如计算力成本过高则无法可持续。总体来看,对实业家来说,新技术新模式落地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但就资本家而言,新的概念带来了新的风口,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当然会希望站在风口的猪都飞起来,但他们不会说猪会落到哪里去。区块链令投资人着迷之处在于:它存在把有人的地方都变成风口的可能。
本文标题:区块链发展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41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