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我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
我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谋划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蓝图。我带领市科技局先后深入开发区、金川集团公司、金铁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等企业,以及永昌县、金川区等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围绕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县、区科技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政策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金昌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金昌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金昌市专利资助办法、金昌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若干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项目和技术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从2021年开始,我市设立了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对每年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给予奖励。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为“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我市从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取得显著进步。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并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我市还积极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在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建筑面积262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其中包括技术研发平台、创业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7大服务平台。(三)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下,企业科技驱动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投入比重逐步提高。一是科技项目立项层次不断提高。2021年至2021年,全市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支撑计划4项,星火计划2项,共争取国家科技研发经费达2700多万元。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由2021年的193件提高到2021年的519件,授权量由61件提高到268件,分别增长了2.69倍和4.39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居全省第3位。2021年至2021年,全市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获省级科技奖励8项。三是科技人才结构趋向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多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992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中级职称人员占44.2%,初级职称人员占47.5%。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21年的20%提高到2021年的35%,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21年的1.27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42亿元。2021年永昌县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考核,金川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二、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来,我市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我市gdp的不断提高,多年来市级科研经费还是维持在240万元,并没有按政策要求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嘉峪关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329万,白银市本级支出3072万,天水市本级支出3677万,张掖市本级支出3376万,酒泉市本级支出2326万,而我市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308万,同省内兄弟市州科学技术支出有一定的差距,财政性科技投入总体上虽有增加,但还不能满足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市尚未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科技创业融资担保机构,科技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r&d投入意识还不强,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二)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现行管理体制带来了科技资源的分散管理,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事权、财权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市本级科技资金分配权分散在科技局、工信委、农林口等多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的状况容易导致一些项目单位重复申报、套取财政性科技资金,如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方面,科技局的研发中心专项资金和工信委的企业技术中心都可以扶持,完全杜绝重复申报还难以做到。另一方面,有些科技项目资金分配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有限的资金被分割和分散使用,虽然照顾到方方面面,但由于补助金额较小,难以对企业起到支持和引导进行科技创新的作用。(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全市企业的普遍行为,从调研情况看,市属三大企业在科技创新意识上还不强,在科研平台建设、专利申报上还很弱,有的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专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的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的化验或检测产品质量,离科研开发还有很大的距离,部分企业仅满足于维持现状,因循守旧,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竞争力。(四)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市内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数量相对较少、层次相对较低,金川集团公司一支独秀,且主要限于单一的技术合作,且合作模式单调,尤其是以产权为纽带,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化配置、集成的深层次合作形式还没有形成。其次,科技人才缺乏,高级以上人才数量较少,高学历、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极为缺乏。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公司和医院,民营企业中科技人才很少,很多都是外聘在职或是退休的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薄弱。(五)科技创新政策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上。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政策是各部门常用的宣传形式,但相关部门网站的政策法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以及综合性、配套性不够强等问题,不便于企业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二是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上。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国家普惠制激励政策,对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调研中发现,我市对该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许多企业都不清楚政策,没有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政策。再如,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政策体系完善上。2006年以来,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78项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内容涉及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人才队伍和科普建设、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我市通过颁布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补充、细化了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促进了政策的落地和有效实施。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在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方面尚存在不少空白。如缺乏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撑,投融资瓶颈尚未有效解决。三、加快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我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加快我市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继续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科技创新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保证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通过一系列鼓励、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安排、部署科技工作,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就科技与经济对接的重大问题形成决议决定。(二)进一步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鼓励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确保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要逐年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工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机制,规范流程,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帮助企业改进内部管理,完善研发制度和财务制度,实现相关税收政策的无缝衔接。三是落实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利申报等,集中政府有限的政策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及时按出台的政策规定落实补助或奖励资金,逐步将奖励资助重点转移到科技创新和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质量上来。(三)进一步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是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贴、引导基金等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形成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机制和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散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以政策性风险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示范带动我市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分散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风险,并吸引市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投资科技企业或科技项目。三是推动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制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配置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四)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千方百计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逐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合资公司,共建研发机构,联合科技攻关,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市外大城市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利用市外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变全市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小、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层次低的问题,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上规模,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全市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层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服务机构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是加快我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中心孵化能力,
本文标题:我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42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