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课程内容概述:《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范围极广的综合性的学科。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西方各管理学派的思想及特点,系统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企业改革的现状,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方法,以便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管理学课的基本任务有二个,一是传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的现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索中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三.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四.课程的重要作用:《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活动(打猎):目的:愿望是什么?条件:自身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拥有什么?方法:怎么做?结果: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活动(田忌赛马):目的:愿望是什么?条件:自身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拥有什么?方法:怎么做?结果: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国外定义:1)哈罗得-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强调“环境”,内外环境区别(2)斯蒂芬.P.罗宾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强调“人”及人的组合--强调“过程”,管理是活动的过程,有科学的规律的过程,而非拍脑子活动。3)路易斯.古德曼.厄特: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组织资源:人、财、物、信息;(4)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成败。(5)穆尼:管理就是领导,管理有效性取决于领导有效性。--强调领导,领导是组织的关键人物,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性的好坏决定管理的有效性。领导是一门艺术—领导艺术,取决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环境的认识程度。徐国华、杨文士、张雁: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强调职能,管理是干什么。管理是组织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包括以下几层含义: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6)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第一节管理活动二、管理的职能本课程: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信息获取:信息获取、处理、维持、分配。2、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分为七个步骤进行:识别机会、识别目标、拟订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处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3、计划:规定组织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4、组织:为有效的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等。5、领导: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6、控制:确立控制标准,衡益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实施等。7、创新:改变现状。有图三、管理的特点1、动态性: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2、科学性:管理学有科学原理和方法3、艺术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性,例马家军中药汤4、创造性:管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创新5、经济性:管理讲究节约成本[例]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四、管理者1、管理者的层次: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组织中的管理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面的责任,侧重于决定有关组织的大政方针和沟通组织与外界的联系;--决策层—方向—效果—创新中层管理者:贯彻高层管理者所指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方案—方式—效率基层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和指令。执行—操作—效率图2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代表者:履行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如迎接采访者,签署法律文件。领导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职责;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信息。2)信息传递方面监督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信息,以便透彻的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如阅读报告,保持私人接触;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向媒体发布信息。3)决策角色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运筹,策划,如制定战略;混乱驾奴者(干扰对付者):组织面向重大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资源分配者:批准所有重要的组织决策,如调度,询问,授权;谈判者:在重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代表,如与工会进行合同谈判。3.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管理者可以分为业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财务管理者、行政管理者、其他管理者。4.管理者的能力结构1)技术技能: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须的能力,一般与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管理技术中包括决策技术、计划技术、诊断技术、组织政绩技术、评价技术等。2)人事技能: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等。3)概念技能: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四、管理者管理者技能比例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角色与技能的胜任比较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角色代表者领导者联络者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素质思考:(角色,态势变化,利益,技能,关键,目标)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请求农夫将女儿嫁给它.农夫既不忍心把女儿许配给猛兽,又不敢拒绝,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当狮子来催促的时候,农夫对它说:我很愿意将女儿嫁给你,但她很怕你的尖牙利爪,如果你剪掉它们,我女儿立刻与你婚.狮子立刻答应了,回去后就剪掉了它的尖牙和利爪.可是如此一来,农夫就不怕狮子了,当狮子再来的时候,农夫就用木棒把它赶走了.问题:通过寓言故事认识管理者概念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平均每座要动用230万块石料,平均每块石料约重两吨半,需10万多个劳动力干20年,这样巨大的工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从设计、施工到组织管理都是了不起的杰作。早期管理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马基埃维利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最早注意到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他认识到,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欧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开拓性实践,成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先导。马基埃维利在15世纪的意大利,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他提出了四项领导原理:(1)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2)领导者必须具备维护组织内部的内聚(3)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意志力(4)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核心-市场与分工“如果一名工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恐怕工作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枚针来。如果希望他每天制造20枚针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把制针程序分为若干项目,每一项就都变成一门特殊的工作了。一个人担任抽线工作,另一个人专门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剪断,第四个人进行磨尖,第五个人在另一头上打孔并磨角。这样一来,10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针,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是相当惊人的。但是,如果每个工人独立完成所有的制针工作,这10个工人最快也不过每天制作200枚针。”查尔斯.巴贝奇分析了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享制度,以此来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对古代管理思想的评价早期管理思想虽不完善、不系统,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系统化的管理理论与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期。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磨洋工理论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的主要思想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最大应用是现代流水生产线的使用:最早是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每辆汽车的装配时间由12小时20分,压缩到1小时30分。讨论内容:谈谈你对科学管理原理的评价,它在现代是否仍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是讲求效
本文标题:管理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