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 某市安委会办公室强化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
某某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强化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各区、县(市)及开发区安委会,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应急安保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行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排查整治执法督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常怀民本之心、常思隐患之痛、常悬执法之剑、常筑安全之基,在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基础上,围绕非煤、危化、工贸、建筑、交通、消防、文娱、教育、特种设备、城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和旅游景点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快之又快、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地抓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通过企业自查自改,监管部门巡查检查督查,社会全员参与监督,动态排查整改、集中评估销号,加密督查检查频次,全程跟踪督办、全流程管理,务求工作实效。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大排查1.加强企业自查。督促企业充分发挥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班组安全员的作用,从工艺系统、基础设备、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对车间、班组、岗位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拉网式、起底式排查,形成风险和隐患问题清单,实时把握风险和隐患状态,严密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2.加强部门抽查。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组成检查组,深入企业一线车间班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大排查的执行情况,总结积极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并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3.加强专家会诊。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聘请专家参加排查检查行动,每个检查组应有2名以上具体业务工作人员或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在现场检查中的专业指导作用。同时,要定期邀请专家通过座谈、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等方式,对大排查进展情况、风险隐患情况进行研判会商,对排查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组织相关专家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专业评估。4.加强社会参与。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微信、互联网站等方式,滚动公布事故隐患举报电话,鼓励和倡导市民群众举报身边隐患问题,并及时将举报信息整理汇总分类。对于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直接监管行业企业隐患信息的,要立即派检查组进行排查;对于其他部门监管行业和领域的隐患信息,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置。5.加密排查频次。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整合、增强大排查工作力量,加大排查的频次和密度,每天都要安排检查行动,特别是对危险性大、易引发事故的重点企业、重点工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要安排专人专班重点盯守,加大排查密度、缩短排查间隔,确保隐患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交办。6.加强深度排查。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调集专业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度检查排查,明确重大风险隐患标准,对危险工艺、危险环节、危险场所进行全方位排查检查,督促企业注重细节管理,全面提升排查工作质量和效能。7.加强清单式管理。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各单位要就排查出的风险和隐患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类分级,形成清单,明确管控整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措施、应急预案和管控整改状态,动态实施清单式管理,时时进行回头看,确保风险管控不松劲、隐患治理不反弹,所有存量隐患6月底前要清仓见底。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大整治1.强化领导包保。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企业实施领导对口包保,要明确包保对象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保督促整改的措施和整改时限,包保领导要定期对包保对象进行检查指导,包保过程和整改效果要书面记录备案。2.强化专题调度。市安委会办公室实施日调度,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模板要求,每天16时前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提报有关情况。同时,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参照市日调度模式,逐级建立完善调度机制,制定调度信息模板,每日调度本辖区、本行业工作情况,动态掌握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情况,确保工作措施到位。3.强化挂牌督办。对重大隐患整治实施逐级挂牌督办,逐个隐患明确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挂牌督办隐患整治情况要逐级上报,全环节、全链条跟踪督办,直至整改销号。整改过程中要安排专人盯守,确保整改运行安全。4.强化责任落实。排查出的风险和隐患要逐级逐个明确管控和整改责任,确定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跟踪督办部门,管控整改期间各项责任要明确到人,明确量化各级各类责任人工作任务,明确检查督办频次、整改环节、销号标准,形成管控和整改责任清单,报属地安委会办公室备案。5.强化整改评估。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一线专业人员、安全生产专家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完成整改的隐患实施专业评估,确保整改达标、隐患彻底消除,将整改评估结果纳入隐患整改清单,并适时进行复查,确保隐患不反弹。6.强化流程管理。要明确隐患排查、登记、交办、整改、督办、销号等各环节工作标准、责任人和工作时限,各环节都要留痕,有关责任人要签字确认,确保隐患整改高质高效完成。7.强化整改结果统计上报。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全过程监管,企业隐患整改完成并经过评估之后要及时提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提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每日更新隐患整改清单,提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四、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大执法1.切实推进打非治违月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打非治违月行动工作联络,及时协调部门间交叉执法、联合执法有关事项,突出抓好成品油市场、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五大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立查立办。重点通过暗查暗访等方式对非法违法行为和案件进行曝光。2.切实推动联动执法。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建立完善部门间联合执法、地区间交叉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联合执法工作职责和频次,明确交叉执法轮换安排,确定执法处置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3.切实加强综合执法。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组织应急、公安、执法、消防等部门和单位,重点针对夜市、餐饮小店、大型综合体、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实施综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按职责权限当场处置,及时交办,全程督办,确保第一时间整改到位,确保安全。4.切实明确执法重点。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进行全面系统排查,确定燃气、电气、特种设备等使用集中,涉爆粉尘、有限空间、涉氨制冷等危险作业集中,“两重点一重大”、重大危险源集中的区域、场所、部位等,形成重点执法对象清单,分级分类确定执法检查频次,及时查处非法违法行为,确保打击整改到位。5.切实加强高危点位执法管控。对安全风险和隐患集中的高危点位,要明确点位分布清单和分类执法管控清单,逐个点位确定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执法频次,动态掌握处罚和整改进度,确保立案处罚到位,隐患问题整改到位。6.切实加大执法治理力度。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和隐患问题,要依法依规、强力治理,同时要警示约谈有关管理责任人建立执法处罚企业单位“黑名单”,违法行为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的,要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7.切实强化“四个一律”。对安全隐患多、风险大、问题突出的单位和场所,一律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停产整顿、追究责任,处置情况要提报同级安委会办公室备案,严禁以罚代处、以罚代管、只查不处,形成有力震慑。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大督查1.进一步明确督查重点。各级各类巡查督查工作组要紧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坚持明察暗访、“四不两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督查工作,指导帮助督查对象突破难点、降温热点、消除盲点,有效推动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措施抓实抓细、落实落地。2.进一步优化力量编成。各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查组,吸纳安全生产专家、第三方安全评价机构等专业力量,提升督查组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提高督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督查有效性。3.进一步强化督查指导。各级督查组要对基层单位和企业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明确督查对象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标准,推动督查对象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到位。4.进一步强化问题督改。各督查组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隐患问题,要及时指出、书面交办,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时限,要求督查对象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督查组要对交办问题进行全程督办,整改完成后要书面反馈,形成闭环。各督查组交办隐患问题整改情况,要报同级安委会办公室备案。5.进一步规范督查内容。各级督查检查要把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更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企业安全培训、企业内部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等内容作为普遍性督查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督查检查工作方向,确保督查针对性明确、有力有效。6.进一步优化督查方式。各级各类督查组在督查工作中,要同时向基层和企业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宣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结合企业“一联三帮”,倾听企业呼声,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移交、及时处置。7.进一步梳理督查成果。在督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收集和梳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统计转交本地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成效突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全市推广,从而有效发挥优质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提质增效。
本文标题:某市安委会办公室强化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9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