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师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师生的问题意识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海眼小学司绍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优良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善问。从“师”、“生”两方共同优化“问题意识”【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青少年求知欲旺盛,好奇心重,普遍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得到新的发现。学生头脑中存在疑问,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设疑—解疑—应用—创新”,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率。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之现状在我们数学课堂上,所追求的是多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即刻加以肯定或赞扬,以便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理念是相悖的。那么,怎样在课堂上优化“问题意识”,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个人认为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解决。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善教师“入主”的思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只站在三尺讲台而不离,学生就像一个个“听众”,竖起耳朵等待灌输。(一)教师“主导”角色带来的弊端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题意识上的习惯定位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问,关注的也往往是学生如何“回答”,而极少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教师既是导演也是主角。教师为了“启发”学生,便设置了许多的问题框框等待学生去钻。甚至,有些教师反对学生提问题,不鼓励学生提问题,认为学生提出问题影响了教学进度,扰乱了老师上课的思路。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空间常被局限于老师的教学预案中,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动力就会渐渐消退。2、部分教师的素养不足限制学生的问题意识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够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透彻等原因,怕对学生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影响老师的权威形象,或者烦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学习问题而浪费课堂时间,导致不鼓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提问。这样下来,本来有思想的学生,为了不触犯“师威”,在老师提问时,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就是顺着老师的意图说,完全失去了自我和思想的独立性。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等、靠老师讲解、传授的依赖心理,学生提不出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教师抛开错误定位,完善思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要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1、营造和谐的课堂,“开放”学生空间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使学生敢问。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至为必要。美国心理学家C·R·Rogers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要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为前提。建议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用赞许的目光,恳切的语言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在张店杨玉翠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积极举手甚至不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常见,一般老师会觉得这样的课堂难以控制,这种活跃太盲目。但在这位老师的课上,从学生七嘴八舌提出和回答问题的“嘈杂”声中,你会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教师在课堂上尊重所有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2、教师要加强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该成为“问题专家”。所谓“教书者必先强己”,教师要在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加强自我培养,与学生共成长,“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而且得是“常流水”。3、教学形式富于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形式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是一句空话。在教学方法上,把“灌注”改为“启发引导”的互动式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学课件、童话故事、精彩的谈话、游戏PK等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学方式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重有效评价,“因材”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鼓励;对提问错误或不在重点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表现反感;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赞赏;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等待给予自信;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应该到他们身边去征求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才能在自由、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主动提问,主动设疑,获取成功时,会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探索问题和创新意识增强,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三、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于“自主”有一定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在低年级,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新鲜的感觉,都有提不完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年级越高,越少有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学生不愿说了呢?(一)学生问题意识低迷原因在教学中往往“教师主导”有余,而“学生自主”不足。1、不敢问。孩子知识面相对狭小,不够胆量,拍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耻笑,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等原因,许多学生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2、不会问。这里涉及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及方法两个问题:从学习态度看,与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学习不主动投入有关。由于没有认真、深入学习,当然发现不了问题。从学习能力及方法看,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3、不愿提问。怕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一时回答不上来,丢了老师的面子;怕提出的问题,需要同学们讨论,占用时间,不能按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怕被误认为不尊重老师,即使老师讲错了,也是默认,不愿意向老师提出;怕举手多了,同学说“爱出风头”。4、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而且在练习和检测时还能得到好的分数。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自然也不会去深入思考,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就违背了“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这就是“学生主体”的体现。1、给予自信,逐渐消除学生心理负面影响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学生的动作、表情显示了他的心理活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为能“设疑”而感到优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2、培养潜力生的问题意识,由简入深对于基础差或不善思考的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也需从基础做起。引导他们在预习教材知识点时提出问题,在做练习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在改正错题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在整理复习中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在多深多精,而是培养一种能时时设疑、大胆表达的习惯。3、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前提,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设疑—解疑—应用”,得到有益反馈,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加良好的培养自主“问题意识”,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富有成效。4、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组际交流来解决。给学生“存异”的空间,这样为“求同”而设疑,互相提问,互相解疑,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优良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善问。从“师”、“生”两方共同优化“问题意识”
本文标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师生的问题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0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