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受制于理念、体制和条件等因素,当前农村教育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投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人均投入居于世界后列,二是教育投入极不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校轻非重点校,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就受教育的人数来说,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大头,但农村教育从教育投入这块蛋糕上切得的份额实在太少,导致农村教育长期贫血。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西部农村的教师工资实在太低了,如工作一二十年的教师月薪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也为数不少,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是低得可怜。而且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一般没有课时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班主任津贴也多数实行的80年代的旧标准,如四川农村初中是每月12元,小学是每月10元。可想而知,在现在的物价形势下,在农村教师仍要负担住房、医疗、生活、养老、供子女上学的情况下,这点微薄的工资及少得可怜的班主任津贴,怎不让农村教师过得紧巴巴的?当然,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随着所有事业单位职工绩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师的收入在全国职工的收入格局中也不会处于让人羡慕的地位。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项背。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校没有优质的师资,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给学校日常运转和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有限的办公经费,还要应付各类繁杂的检查、考核和迎来送往,以至保运转都相当困难,也就难以腾出钱来改善教师福利,或者设置奖金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多教育教学活动囿于经费也根本无法开展。其次,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农村学校普遍师资老化,优秀师资严重不足,特别缺乏艺术课、信息课等专业课教师。然而,很多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却不愿到农村任教,就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到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去。农村学校人才进不来、流失大、结构老化,除了编制限制外,根本原因是: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差。除了收入低,在评职晋级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另外,很多农村学校位于小镇或偏远乡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农村教师一般负担很重,尤其是村校,多数是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一名教师教多个年级的课程。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农村教师培训长期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收费多。农村学校受制于经济、交通条件,无法安排更多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教研培训,只能组织少数教师培训后回来转训,这样的培训效果显然易打折扣。同时,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培训与考级名目繁多,但这类培训考级多数都要收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名目繁多的培训考级收费项目,对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负担。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落在留守老人肩上,很多老人既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及行为。为此,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帮助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安全更让农村教师神经紧绷,稍有不慎,学生的安全问题就会让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甚至物质负担。其三,优生难以稳定,差生辍学严重。农村学校生源极不稳定,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生源巩固率远低于城市,流失率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携子女外出打工,造成学生来来去去。另一方面,由于难以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许多农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弄到城市学校就读。再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辍学现象,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为数不少,有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要流失学生至少三分之一,多的甚至超过了一半,所谓“普九”,很多地方不过是体现在纸上而已。农村学生辍学严重,既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缺失、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有关,也与近年来的就业难有关。鉴于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就业无门,不少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前景不再乐观,“读书无用论”已在某种程度呈泛起之势,加上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冒险投资供孩子读书了。其四,教育质量堪忧,服务农村特色不够。近年来,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除了教育体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的约束外,也与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师资薄弱、优生流失大、生源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更没有条件开展素质教育,即便搞应试教育,农村也很难搞过城市。由于信息闭塞,加上师资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很多农村学校不能及时了解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或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教学往往流于粗放,造成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农村教育在体现农村特色上也做得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使用人教版的统一教材,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不出乡土特色,体现不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特色。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考试和升学上,忽视了乡土课程的构建,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是不利的。毕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回到农村,农村的开发也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其五,办学格局调整难,山区孩子上学难。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减少,于是越来越强调办学集中化,高中不断向城市集中,初中小学不断向场镇集中,以至如今农村的高中学校相当少了,主要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分布在各村的校点也很少了,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了场镇。这样做当然有利于集中办学资源,突显集聚效应。但也有一些弊端,让村校硬件资源闲置、场镇硬件资源吃紧不说,主要是造成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不安全。虽然部分场镇学校搞了寄宿制,但没搞寄宿制或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场镇学校仍然不少。一些乡镇结合部的学生,因为村校撤了,到任何一个场镇学校上学都很远,加上又不能住校,于是干脆辍学了。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过集体生活,不仅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在心智发育上也可能因长期疏离亲人造成些问题。有鉴于此,很多农村乡镇在进行办学格局调整时,顾虑重重左右为难。不集中办学吧,一些村校一二十个学生,条件简陋,教学设施奇缺,教师又不愿到村校任教;集中办学吧,小孩们到镇上上学很麻烦,在生活开支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安全上家长也有诸多不放心。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首先,全力抓好经济和就业工作,增强农民教育消费的信心和能力。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完善全民社保体系,让萧条的农村重现生机,让失业农民工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全力降低大中专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的教育消费信心和能力提高起来,让“读书无用论”丧失市场,让农民子女能坚持在学校多读一点书。其次,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必须认识到作为全国教育大头和基础的农村教育,在投入上已经多年欠帐,因此以后的投入必须大手笔,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这是促进农村教育迎头赶上的根本之道。一是必须保障国家财政投入。全国人大可制定一部《农村教育促进法》,把农村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优先保障。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4%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大幅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必须每年公布教育投入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二是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捐资办学和投资办学。对捐资和投资办学者,要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受教育需求。如果这方面的政策到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捐资、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则公益的民办教育和营利的民办教育都会发展起来,中国就会如发达国家一样,渐次进入一个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三可考虑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试行教育彩票,将接受捐赠和发行彩票募集的社会资金充实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中,这笔钱可用于每年对农村学校的补助,或者设立各类农村教育奖项,或者用于偏远农村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种渠道的投入是并行不悖的,尤其不能因为有了后两者而削弱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财政投入都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都只能增长不能降低。其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人事机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力图构建起两个机制。一是构建起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二是构建起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的流动机制。在用人机制建设上,主要做到三点。一是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尽快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在全社会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为此,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优先增长,尽快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或者更高的水平。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地区和行业差别逐渐缩小的同时,早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公办学校教师同工同酬,避免差别过大。绩效工资也要尽快不折不扣的到位,不要干打雷不下雨。另外,可建立农村教育津贴和偏远山区教育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二是加强农村学校内部民主化管理,提高教师主人翁地位。三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联合出台政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提高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同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章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让农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流动机制建设上,要加大教师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分配改革,逐渐改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包办教师人事,教师进来容易出去难,或者只能往高处走、不能往低处流的格局,实现学校教师的良性新陈代谢。要逐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让渡给学校,通过强化镇村(社区)监督和学校内部约束的方式,保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公平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行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定期交流,并规定教师一定年限内必须在不同学校流动,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要通过不太长的时间,让主要靠关系和潜规则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逐渐淡出,最终建立起公平的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让学校与教师凭契约约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最终实现教师的来去自入,才能及时更换新鲜血液,凭待遇、事业和感情吸纳到需要的优秀师资,才能避免优秀者和有关系者逐渐走光,剩下的就是没有关系、职业倦怠程度高、怨气大的一帮子“老人”教师。其四、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留守学生教育水平。为减少学生流失,增强农村教育公信力,必须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条件下,要让农村教育尽快改变面貌,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遴选或招聘,为每个农村学校配备一名好的校长,让有先进理念、现代知识和开拓精神的领头人来带动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一方面通过网上自学、讨论交流、外出参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学校结队帮扶和相互交流的机制,让城市教师能定期不定期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教师析课备课,同时让农村教师能有机会多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另外,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适当增加一些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内容,尽量多开展一些为农村学
本文标题: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