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厕
第五节如厕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如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克服困难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如厕环节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满足幼儿正常的生理排泄需要,实现幼儿身体的轻松;2.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如厕的基本技能,实现如厕的自理;3.帮助幼儿了解如厕行为与身心和谐健康的关系,让幼儿遵守如厕常规,建立健康的如厕行为方式。一、如厕环节的常规要求1.懂得在园如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紧张,不拒绝。2.懂得及时排便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有便意时知道自己如厕或告知成人,能及时排便。3.能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大小便人池,便后自理。4.定时排便,便后冲水,便前便后洗干净手。5.知道在厕所逗留、玩耍有危险,能安静、有序如厕。6.了解大小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初步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分析与讨论:从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要求进行分析。二、如厕环节的指导要点(一)托小班幼儿的如厕环节的指导要点1.保持厕所地面干燥,空气清新,保持便池洁净、无异味,提供数量充足、大小适宜的手纸。2.根据幼儿实际需要及厕所设施条件,在厕所地面、墙面、栏杆扶手、便池等位置张贴图片或标记,如提裤子的方法步骤、擦屁股的流程图、蹲式便池上的脚印等,引导幼儿正确、有序如厕。3.用接纳、平和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如厕行为,营造宽松、安全、和谐的如厕氛围。4.带领幼儿认识男女厕所环境、器具,了解器具的使用方法。5.全程关注幼儿如厕过程。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脱裤子、提裤子、便后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学会使用坐式、蹲式便池。6.掌握全班幼儿大小便规律,培养幼儿按时、及时排便的习惯。7.了解幼儿在家大小便习惯,请家长给幼儿准备1~2套舒适的衣服带到幼儿园,以备幼儿拉裤子、尿裤子时及时更换。8.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如厕情况,指导家长重视家庭中的如厕教育。(二)中大班幼儿如厕环节的指导要点1.组织值日生协助做好如厕前地面、空气、便池、手纸等的准备工作。2.引导幼儿了解大小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3.讨论制定班级如厕常规、如厕文明公约等规则,以多种形式记录,并张贴在厕所或区域内,提示幼儿自觉遵守。4.组织男孩、女孩轮流如厕,有序做好脱裤子、提裤子、排便人池、便后自理、便前便后洗手等工作。5.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独立完成便后擦屁股、整理衣服、冲刷厕所等工作。6.对如厕过程中的喧哗、嬉戏、争抢厕位等个别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7.鼓励幼儿节约手纸、手纸入桶、便后冲水等良好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分析与讨论:各年龄阶段在指导方面的不同,从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分别比较。三、如厕环节的问题诊断与应对提问:在如厕环节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别有哪些?(一)问题1:尿裤子、拉裤子1.问题描述初入园幼儿频频出现尿裤子、拉裤子的现象。有时教师发现幼儿发呆、身体左右扭动、脸憋得通红、两腿夹紧时,还没来得及提醒,幼儿的小便就已经顺着裤腿流了下来;有的幼儿一天中甚至要尿湿三四条裤子;有的幼儿尿裤子、拉在裤子里后一动不动,眼睛怯怯地看着老师;有的幼儿则无论是便前还是便后,行为表现都没有异常,往往是教师闻到臭味时,一一询问或检查才能找到。2.原因分析(1)面对新环境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用的是痰孟或做抽水马桶,特别是用痰孟的孩子,他们可以将痰孟放在任何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地方,而且整个小便的过程可能都由家长包办,而在幼儿园蹲坑的厕所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不自由的。有个别的孩子在家中用尿不湿,因而他小便是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而且即便是尿在身上,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适。到幼儿园一旦不用了,他们就不适应了;另一方面,托班孩子刚入园,和老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产生排斥感,即使有大小便的需要,也不敢或不想告诉老师,时间一长,大小便就解在了身上。(2)服装不便,影响幼儿如厕意愿。有些家长追求漂亮而忽略实用性的衣服,往往会给幼儿穿背带裤、很紧的裤子。由于裤腰太紧,加上孩子能力差,往往费了很长时间,却解不开脱不下,特别是秋冬季,幼儿穿的衣裤较多,更加增加幼儿脱裤难度。由此造成孩子的紧张心理,不愿意在幼儿园大小便,憋尿、憋便,但又憋不久,最终导致尿裤子、拉裤子。(3)幼儿如厕能力弱,导致尿裤子、拉裤子幼儿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较弱,想排便时已经憋不住;协调能力弱,专注投入当前的活动而忘记自身的生理需求;幼儿欠缺蹲便或坐便能力的锻炼,不会脱裤子、提裤子和擦屁股。3.应对措施(1)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首先,面对因环境陌生、未适应在园如厕方式及如厕器具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幼儿园厕所的漂亮、温馨环境,使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增加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感、亲近感,逐步缓解幼儿如厕时的紧张情绪,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其次,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时解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如厕方式,观察如厕流程图。让幼儿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案例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再次,教师的悉心照料。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每次如厕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牵着幼儿的手登上如厕台阶,帮幼儿脱裤子,提拉裤子。要尽量像慈母般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敢于对我们讲出自己的需要。作为老师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发现有发呆、心神不定,左右扭动、脸憋红的现象应立即询问。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2)教、学、做合一。首先在集体活动中,开展关于正确如厕的教学。对部分幼儿有便意不说、因贪玩尿湿裤子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编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又暗含解决方法的小故事,或把解决的方法编成程序性儿歌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案例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在活动中第一是教幼儿学说:“我要大小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有目的的引导和加强幼儿练习,才能使幼儿大小便的自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再次,合理科学安排幼儿大小便的次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制度,科学的安排好幼儿大小便的次数及时间,并把每个幼儿入厕情况做好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对一些幼儿进行适时的提醒,比如:“某某某幼儿,有没有小便,如果有的话要跟老师讲,自己不能脱裤子的可以找老师帮忙”。这样,幼儿就会感觉到教师的关心,慢慢地养成好习惯,不再随意的大小便,也不会因为过分投入当前的活动而忘记自身的生理需求,甚至太急又一时脱不下去而尿湿裤子。(3)家园同步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如厕行为的必由之路。入园前后,教师分别采取的了解幼儿的如厕习惯、共同培养其自理能力、及时反馈等措施,能有效指导大多数的家长在家庭对孩子进行如厕教育。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及时的反思解读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发现幼儿在如厕环节存在憋尿、憋便等问题,首先,教师要有对问题的敏感性,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与家长多沟通,寻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给予家长专业上的点拨,改善家长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应该帮助他们打好“预防针”,在准备衣裤时,尽量准备衣裤腰围宽松的,这样便于幼儿穿脱提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赢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家园合力。(二)问题2:裤子整理不到位1.问题描述幼儿如厕后,我们常见幼儿的裤腰中缝歪在一边,裤子没有护住肚脐,衬裤堆积在裤腰上面,衣服还皱皱巴巴的就从厕所里跑出来等。2.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包办而导致幼儿脱裤子、提裤子技能的欠缺;二是幼儿手部力量不足,协调性较差,脱裤子、提裤子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幼儿整理仪表的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形成便后整理的习惯。3.应对措施(1)通过集体游戏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正确整理衣裤的技能。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之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和做做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例如:创编趣味整理内衣的儿歌:外衣放在脖下夹夹住,拉住腰带用用力,小手塞内衣,前面塞来后面塞,左左右右也要塞,内衣塞好防感冒。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养成。例如:老师将“肚脐宝宝”、“内衣娃娃”、“裤腰叔叔”编成童话故事讲给幼儿听,在童话的情景幼儿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学习塞内衣,整理衣。(2)结成师幼、幼幼相互帮助强化并掌握正确整理衣裤的技能。首先,加强班内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个别跟踪指导。在集体活动后,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细致地观察、关注幼儿,让幼儿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幼儿的点点进步,鼓励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老师能够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并与班级有弱项的幼儿结成互助小组,尽快指导帮助提高整理衣裤技能。其次,发挥同伴作用,遇到问题学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互助。在每次如厕活动结束中,对于出现的整理不到位的情况,鼓励幼儿,学会主动运用语言来和老师、同伴求助,“老师,请你帮帮我吧!我的衣服整理不好了”、“来,我帮你”。这样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师幼之间、生生之间也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帮助幼儿掌握了互助的方法。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向他人求助的方法,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是由之间、同伴之间也增进了依恋,健身情感的交流,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三)问题3:大便后不会擦屁股1.问题描述大便人数较多时,“老师,我拉完了”的声音会此起彼伏。少数能力较强的幼儿擦屁股后也常有擦不干净的现象。2.原因分析一是因为成人担心幼儿擦不干净,不敢放手让幼儿自己擦,使幼儿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二是幼儿怕脏、怕臭,不愿意自己擦。3.应对措施幼儿2岁半的时候,成人就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自己用手纸擦屁股。让幼儿了解擦屁股流程并进行多种方式的模拟练习,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擦屁股这一技能。游戏情境的模拟练习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温馨愉悦;层层递进的学习内容、过程中的细致指导都有效降低了幼儿学习擦屁股的难度,使幼儿轻轻松松掌握了这一技能,让便后自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消除了幼儿如厕时的行为和技能障碍,实现了身体和技能两方面的轻松。案例: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幼(四)问题4:如厕时不够专注1.问题描述有些幼儿如厕时争抢厕位,走上台阶还没站稳、蹲稳,就慌慌张张开始大小便,常常导致大小便撤到便池外、裤子上;有的幼儿一边排便一边和同伴聊天、嬉笑,有时还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起来,你推我一把,我拉你一下,导致滑到、磕伤。2.原因分析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他们在如厕时的注意力往往被周围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降低了对如厕这些常规行为的专注程度。与此同时,幼儿正处于交往发展的关键期,交往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大,厕所作为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空间恰恰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成为他们说笑谈天的自由空间。3.应对措施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先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对问题和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并找出对策,努力为幼儿营造主动思考、相互学习的氛围。常规不仅来自幼儿,还得到了全体幼儿的认可,增强了常规的执行力。值日小班长活动的开展,又提高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渗透着行为引导的、图文并茂的常规体现着幼儿的智慧,也约束着幼儿的行为,对引导幼儿有秩序如厕、不在厕所里玩耍聊天等文明行为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2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