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九章 个人税收规划
第九章税收规划本章内容个人税收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税收规划的内容和步骤个人税收规划的基本方法个人税收规划实务第一节个人税收基本知识税收的概念税收的种类个人所得税概述一、税收的概念——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一)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指国家或地区政府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二)基本术语征税对象:如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就是个人收入。税目:具体征税项目,如消费税规定了烟、酒等11个税目。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基本术语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的税率。个人所得税适用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目前有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适用。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适用基本术语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比如,企业所得税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二、税收的种类税收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构成税收制度的各个税种进行的归类。通过税收分类可以揭示各类税收的性质、特点、功能以及各类税种的区别和联系等,从而对评判税制结构的优劣、税收负担的分布以及税收作用的发挥程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按课税对象分类税种流转税主要包括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也称工薪税)财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资源税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行为税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按照征收管理体系税种工商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度税等18个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90%以上;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关税以进出境的货物、物品为课税对象农业税指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2006年已取消)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税种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海关代征的进口商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外资银行、地方银行和非银行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税营业税(不包括铁道系统、各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土地利用科,个人所得税,规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遗产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共享税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资源税(按品种分享),证券交易税(各50%)我国目前有哪些主要税种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设置由原有的37个减至23个,初步实现了税制简化与高效的统一。三、个人所得税概述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额较宽;4、计算简便;5、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我国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第三次修正,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1994年1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并施行。2005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2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四号颁布日期:2005-10-27实施日期:2006-1-1(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第四次修正,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终止日期:--类别:财税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2月28日国务院令第519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号】国税发[2005]120号【发布日期】2005-07-06【生效日期】2005-10-01十章共五十九条=104671资料2006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共完成24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收358.41亿元,比近年来年平均增长20%以上增长幅度有所下降。200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9.8%200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完成3186亿元,同比增长29.8%,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其中,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1749亿元,增长38.4%,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重为55%;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519亿,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收入的比重为16%,增长13%,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389亿,占个人所得税总收的比重为12%,增长16.5%。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财产转让所得税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长速度很快,同比增长119.4%,其中房屋转让所得税部分,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翻。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纳税人、征税范围、适用税率、费用减除、税收减免、征收管理、违章处罚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纳税义务人具体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即税法规定负有代税务机关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下列11项:(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45%。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其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20%。六、储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不超过475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0,375元的部分4515,37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不超过4,750元的502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超过39,250元的部分356,75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不超过16,000元的2002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超过37,000元的部分407,000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中奖、中彩等偶然所得哪些工薪收入应纳所得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包括:1.工资:如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浮动工资等;2.各种补贴、津贴;3.奖金(含月奖、季奖和数月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等;4.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这个决定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共四十九条。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修订后的《条例》规定,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二)从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五)国务院
本文标题:第九章 个人税收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