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太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00-11:3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述了A.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B.刘邦推翻暴秦统治,建立汉朝C.刘邦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D.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A.休养生息B.文景之治C.削弱侯国D.实行分封3.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在下列年代尺上序号标记的时间段中,西汉存在的时间是哪一段?A.①B.②C.③D.④5.太原历史上有很多别称,其中“并州”之称来自于汉代政府在此设立的并州刺史部。当时全国有13个州部,并州刺史部是其中之一。政府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一举措开始于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宣帝D.汉武帝6.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爆发农民起义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东汉走向灭亡D.诸侯割据一方7.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A.原因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特点及影响8.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实物的发现证实了A.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B.班超曾最远到达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9.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下列选项符合作者这一评价的是A.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B.本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本书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D.本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10.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医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下列属于其医学成就的有①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②发明了“麻沸散”③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④创造出“五禽戏”⑤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⑤11.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图片反映了佛教在哪一方面的影响A.雕刻B.绘画C.建筑D.文学12.下列历史史实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220年——曹操——魏国B.221年——刘备——蜀国C.230年——孙权——吴国D.266年——司马炎——东晋13.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14.东晋在_____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段话中的______处应填写的是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5.右图是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币,如果为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介,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南朝杰出的科学家②撰写了《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④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二、简答题(本题共14分)16.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发展与演变,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列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示意图,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4分)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草书、行书(2)上述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东汉末年,书法演变成一种艺术。列举图3作者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2分)(4)书法艺术在东汉魏晋以来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7题16分,18题18分,共34分)17.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dui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材料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材料四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1)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一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4分)(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2分)(3)材料三《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期的社会状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步出夏门行》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4分)(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2分)18.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交融、交流贯穿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侍郎郑吉受命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护卫鄱善以西“南道”诸国。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郑吉兼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都护”以后便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摘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参材料二如下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的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请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摘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材(1)材料一中西汉为什么在西域设置“都护”?它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图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有哪些?(2分)(3)材料三中我国北方出现的各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4分)(4)根据材料二、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4分)(5)综合上述史实,归纳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4分)四、探究题(本题共22分)19.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下面两个板块分别呈现的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板块一【释读图片——再现两汉经济】(1)图1耧车的用途是什么?(2分)(2)图2五铢钱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右图是一块汉代反映集市贸易的画像砖:左上端一酒店内两卖主正在打酒给买主;左下端两卖肉摊贩与买主正作互言、互换或互答之状。右上端另一买主挑着酒担悠然离去;右下端一卖鱼摊贩正在与买主商谈。好一个热闹兴隆的集市!从对图的解读中可以得到怎样的信息?(2分)(4)下表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传播的物品和技术。据此说明贸易有何特点?丝绸之路起了什么作用?(6分)板块二【研读史料一认识魏晋南北朝经济】(5)《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中描述的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6)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方面举出南方经济发展的至少两个事例。(4分)16、(1)小篆(2分)楷书(2分)(2)由使用龟甲、石刻到竹简、丝帛再到使用纸张的演变过程。(4分)(3)图三的作者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行书和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他的书法被称赞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称为“书圣”。(答出两点以上得2分)(4)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等。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17、(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封建大一统国家的精神支柱。(2分)(2)出现“光武中兴”(2分)(3)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流亡的军队和民众进行农业生产,解决大批流民的生计(2分)在官渡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又挥师南下,想统一中国,与孙刘进行了赤壁之战。(2分)(4)孝文帝是北魏杰出的帝王,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顺应形势进行改革,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如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评分说明:结合史实说明一点得2分,共4分。(5)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目标,脚踏实地等。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2分。18、(1)目的: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和经营,开发祖国边疆,巩固西北边疆。(2分)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分)(2)匈奴和羯等。(2分)(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分)并为以后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4)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评分说明:答出上面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5)政府建立机构;战争;通婚;人口迁移;统治者的改革;日常生活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等。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19.(1)播种(2分)(2)汉武帝(2分)措施:把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0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