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梳理20000+各省市重点项目后,我们怎么看新基建?
2020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央正式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疫情冲击全球的情形下,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投射到市场上,将在某种程度上指示科技产业的投资和发展方向,并能对一些toG业务和重大项目产生直接影响。为更好地帮助科技厂商和投资人,理解“新基建”的市场影响力,「甲子智库」盘点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26个省市的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重大建设项目”,以下统称“重点建设项目”)——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达到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投资规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建设项目。我们总共覆盖了23363个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44.32万亿,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8.37万亿。经梳理,所有重点项目中,有736个项目与新基建明确相关,涉及投资总额逾万亿。我们发现“数字化”是新基建的重要内涵,5G是新基建的主要建设抓手——国家会通过投资5G推动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AR、VR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报告将通过展现2020年的新基建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域分布与特点,帮助市场更好预测新基建可能的落地情况、各省市的重点发展领域及发展方向,报告分为以下4个部分:1.新基建的核心内涵2.2020各地重点建设项目全景图3.各地方重大项目背后的地域发展逻辑4.八大重点省市的项目分析1.新基建是什么?被广泛谈论的新基建的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基建政策的出台时间轴:2018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此,经过3年酝酿,新基建的7大领域浮出水面:分别是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未来将逐步释放数万亿的市场空间。总结而言,“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数字化”和建设“数字经济”,它是发力于科技端的,侧重于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体到实施环节,新基建将以5G为抓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5G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为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5G基建、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将从不同角度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们将给产业带来一系列改变和机会: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特高压是建设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安全传输的关键。工业互联网则是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从政策意图来看,中央提出新基建,短期是为刺激经济复苏,应对当下新冠疫情;长期则是为了建设信息化强国,应对百年大变格局。新基建是中国增长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新基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从而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2.2020重点建设项目全景图新基建成为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关键词从以往经验看,中国的基建计划要切实落地,重要的执行抓手是每年编制的重点项目计划。接下来,我们就将介绍2020年全国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景。总体来看,2020年的各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呈现投资金额大、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征。截止4月14日,全国已有26个省/直辖市公布了2020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项目总数达23363个,涉及总投资额44.32万亿元,2020计划投资额8.37万亿元,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为763个。就项目整体在各领域的分布来看,传统产业升级、科技产业与富有新内涵的基础设施建设占比突出——其中,传统产业升级为31.2%,基础设施占比为25.3%,科技产业占比为22.5%,社会民生占比为14.9%,生态环保为5.2%,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占比为1.0%。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数量达763个,涉及总投资金额逾万亿,“数字化”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内涵,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强新基建相关领域的建设。就各省项目投资的比较看,多个省市发布了投资总额巨大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其中广东、云南、四川、福建、陕西、河南、浙江等6省项目总投额超过3万亿,山东、重庆接也近3万亿。各省将在数年内投资建设完成这些项目。具体来看2020年的当年计划投资额,如何解决万亿级投资金额的来源成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关键。广东、江苏、四川、河南、福建、云南、陕西、贵州等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较大;结合各省/直辖市2019年的财政收入来看,尽管广东、江苏2020年计划投资金额较大,但是与上年财政收入相比所占据比重并不突出,可以推测其投入资金较有保障;而四川、重庆、福建、河南等地的投资金额对比其2019年财政收入水平则可能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云南、陕西、贵州等地缺口较大。对于资金缺口明显的省份,未来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与政府融资能力将面临较大挑战。除国家财政支持外,如何利用好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成为各地项目落地的关键。目前国家也已发布支持地方项目融资的政策,财政部表示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3.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各地方重大项目背后的地域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分析各地重大项目和新基建投入侧重的不同。我们梳理了已发布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26个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数量、项目总投资额、2020年当年计划投资额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同时进一步分析了26个省市的所有项目在不同领域的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各地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各有侧重,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新基建、“补链”、“强链”成为各地的重点建设领域。立足于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和引导,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成为各地重点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成分,这将有利的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前到位,为已经开幕的数字化经济时代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撑,并且各地方在具体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做到“补齐短板”。各地积极部署社会民生、科技产业。从大国迈向强国,需要进一步推动的社会民生、科技产业等建设项目开始得到积极的部署。重视生态环保建设。部分省市充分利用重大项目立项的风口,体系化地推动生态环保建设,践行习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体来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企业、传统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这6大领域在不同省市的分布情况,可进一步反应各地的不同发展思路。基础设施:交通仍是重中之重,大都市圈和中西部获支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0年发改委将重点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沿海高铁等“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项目和中西部铁路建设,积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推进枢纽配套工程和铁路专用线等“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也将获得侧重。同期,着眼未来推动数字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布局相关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包括符合下一代通信协议标准(5G)的基础设施、解决能源高效传输的特高压传输基础设施、缓解交通运力紧张的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有效普及的充电设施,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北上广建设保障性住房,河南重庆注重农村改造;广东、陕西、重庆加码教育投入教育:广东、陕西、重庆等地持续进行教育资源建设投入;医疗养老:广东医疗建设项目数量突出,疫情后的补齐医疗“短板”成为各地的建设重点;文化旅游体育:各地重视建设博物馆、公园、旅游、体育场馆等设施;居民保障:北上广建设保障性住房,河南重庆注重农村改造。科技产业:北京投资基础科学,上海发力高端前沿科创平台:各地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布局科创平台,北京大力投资基础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上海发力高端前沿技术;先进制造:广东、河南,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装备。现代服务:各地基于科技升级推动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物流成各地建设重点;战略新兴: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领域,各地重点突出各有侧重。传统产业升级:中高端制造业向中部核心城市集聚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在上海,其他地区汽车制造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北部区域向北京、河北,中部区域向湖北、重庆,南部区域向广东集中。化工、钢铁、煤炭、化纤等都呈现出向优势区域集聚的特点。而中高端新兴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从一线(北京、上海、广东)向中部核心城市集聚的趋势。生态环保:多地依据自身区域及发展特点制定契合的生态建设计划福建建设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福建“生态云”,以实现数字化监管,精准治污;江苏注重长江生态保护;河南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贵州建设多彩贵州;云南建设美丽乡村;广东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完善监测体系等。4.八大重点省市的项目分析最后,我们将进一步聚焦8大重点省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北、四川、重庆、河南。这8大省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的当年计划投资额占到全国已发布项目当年计划投资总额的43.9%,在重大项目和新基建的落地中有重要作用。北京:“3个100”重大项目,重点发挥疏功能、调结构等关键作用。北京发布“3个100”重大项目,发挥对疏功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关键作用,100个战略性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功能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改善项目;100个带动性强、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的高精尖产业项目。科技产业方面,深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加快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上海:重点突出,着力发展承载上海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经济增长动力的产业上海2020重点项目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注重发展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尤其注重科创中心、先进制造业、路桥轨交等承载着上海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经济增长动力的产业。科技产业方面,上海注重集成电路、电子激光、海底观测等高端技术研究,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航空、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广东:推动大湾区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发展世界级科技产业集群广东着力推动大湾区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区域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际轨道、5G通信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工程项目上不断向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发力,在民生保障方面,广东正在不断补足教育、医疗、应急保障等民生短板。科技产业方面,建设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制造、智能海上风电、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江苏:注重地区均衡发展,产业链完善、优势产业增强项目占比突出。2020江苏重点建设项目多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补链、强链项目,旨在完善区域产业链和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地区分布上优化了江苏整体的均衡发展,连云港、宿迁、盐城三地项目数量和质态均有较大提升,计划投资额高于往年,社会民生和生态环保项目计划分别增加140亿元和66亿元。科技产业方面,建设各类科学研究中心,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建设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河北:数字经济成为主攻方向,京津冀一体化、雄安、冬奥会项目突出河北2020重点建设项目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发展内容为主攻方向,选择了一批加速转型升级的产业项目。并选择了一批投资规模巨大、辐射作用强
本文标题:梳理20000+各省市重点项目后,我们怎么看新基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0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