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案)汇总
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2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太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以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冈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9为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2每5户为1“两”。(3)设立“圣库制度”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4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5(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太平天国起义者们想要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农民政权。但是,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1.天京事变的发生及危害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答应,但回府后立即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火速返回天京。韦昌辉在接到密令后,立即率精兵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处处牵制,引起石达开的不满1。857年6月,石达开带走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孤军作战。由于没有建立根据6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军心逐渐涣散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进行力挽危局的苦斗但无力回天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在,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领朝政,形成新的领导核心。但是,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将领们都“各顾自己,不顾大局。”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大肆封王,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复杂。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他信天不信人,处理军政事务强调“认实天情”。当天京被湘军包围时,他拒绝了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新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7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8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9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其中奕䜣集朝廷大权于一身,倚靠着文祥、宝鉴、董询等人为左右手,并开始重用汉族官僚。(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奕䜣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的主张与奕䜣基本一致。他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10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
本文标题: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5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