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的实践研究与思考□梧州市城建幼儿园廖丽【摘要】本文基于对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的整体概况,分析建构区活动存在的问题,论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活“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行动研究”、园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借鉴“幼儿园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觉”中的材料投放策略、介入策略、评价策略等进动指导水平、关注幼儿的需求,以提高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的有效性。【关键词】建构区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行运用、研究,积累一些初步的实践经验,使我园的区域活动得到常态化开展。但从中也发现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的观【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6A-0149-02察不够仔细、不够全面,没有灵活运用介入的指导策略,错失介入的时机,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二是在指导活动中,教师没有适时、恰当地实施介入指导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幼略,导致幼儿游戏的水平、技能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的个体研究设计(三)1.研究内容差异,强调因人施教,重视和发挥幼儿园的同伴、教师集体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基本上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其存在的弊端有:1.灌输式的教育把幼儿当成本研究通过有效指导中班建构区活动,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得到提升,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对建构活动投放的材料、幼儿搭建的方法、教师的介入指导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并做分析,对活动中出现的投放材料是否新颖,搭建方法是否多样,教师介入不当等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出解决中班建构活动出现问题的实际策略和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用教师的传授替代幼儿的个体建构;2.机械划一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以及评价指标,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很难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个性化的教育;3.环境、材料、幼儿同伴群体、教师集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幼儿缺乏与环境、材料有意义的互动平台。由此可见,学前儿童能否得到个体差异的发展是区域活动的表现之一。为此,笔者对自己所议,力求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实现区域活动的高效发展。2.研究意义第一,探究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不但可以找出建构区活动在的一所公办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实践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做出一些实践与思考。一、幼儿园中班建构区域活动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而且能针对本区域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第二,挖掘建构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孩子个性化的发展。第三,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髙教师素质与教(一)区域活■动的概念及指导策略的运用1.区域活动的含义学水平。第四,建立完善的规则,规范建构区的玩法。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法、文献法等。(1)行动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中班建构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及时诊断,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反思幼通过与同伴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2.指导策略的有效运用指导策略的有效运用是指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以不同时期、儿行为产生的原因,调整介入指导策略.再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形成循环式行动研究。不同内容的活动,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有所区别,通过观察幼(2)观察法:在实施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观察,点滴记录中班建构区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教师的指导情况,真实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的困难。教师的介入需要一定的艺术性,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有助于推进幼儿地获取区域活动研究存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及时纠正教师指游戏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导的误区,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3)案例研究法: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活动实践中做好观察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二)中班区域活动的经验分析记录、教育笔记、典型事例等文字材料的撰写,从问题中反思研究,发现、比较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问题,通过开展案例分析、案例我园进行广西教育学会幼儿专业委员会“十二五”研究课题广西教育2019.6
本文标题: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8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