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三章 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
3建设方案选择与污染源分析3.1建设条件3.1.1地形、地质1、地形地貌路线经过地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地区,线路总体走向为自西向东。路线所出区域一般海拔高度为300-400米。山地和丘陵植被多为松树和毛竹,河谷平原多为耕地。2、气候线路经过区域为东亚季风区,距离海洋较近,容易海洋气候的调节,加上纬度较低,形成了明显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地质拟建项目所属地区为山岭重丘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因受燕山花岗岩侵入的影响和褶皱、断层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呈阶梯分布,成岩性十分明显。多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地表受降雨影响极为明显,平时流量一般,雨季洪水涨落较大,但对本项目影响不大。地下水埋藏浅,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条件较好,对筑路无太大影响。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属地震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所以本工程的永久性构造物无需考虑抗震设防。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只要在勘察设计工作中注意总线形的布置和做好必要的防护工程,一般不利因素对工程的施工和工程的造价影响都不大。3.1.2材料及运输条件1、外购材料:水泥、钢材、爆破材料、柴油、汽油等在寻乌县内均有供应,运输方便。2、本工程所需的天然筑路材料砂石、碎石、砾石、粘土、石料等均可在县城附近购买。本项目沿线筑路材料较为丰富,路线多为填方路段。(1)碎石碎石材料用作砼工程的粗骨料和路面面层。主要位于金马河及岷江两岸开阔的河漫滩上,为采集卵砾石加工轧制或筛取砾石,即“碎(砾)石”。目前在金马河上有多家砂石公司,可生产各种规格碎石,其水泥砼用碎石压碎值为3.9~6.0%,沥青路面用碎石压碎值为10.5~13.5%,洛杉矶法磨耗率为16.4~17.7%,磨光值为44,沥青与碎石粘附性等级为2级。(2)砂、砂砾石砂、砂砾石主要用于路堤填筑、路面基层和砼细骨料。两岸河漫滩,堆积有大量的砂、砂砾石。天然砂多为细砂。河料场天然砂含量较大,岷江料场天然砂含泥量较小。矿物成分以石英质为主;砂砾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质地坚硬,据筛分试验资料:颗粒级配满足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规格要求。现沿江有多家砂石公司正在开采和经营,可生产高标号砼细骨料用混合砂(人工砂),料场储量丰富。(3)石料石料为料石、块石、片石材料。料、块石材料可从水西关沟料场集中开采(其块石饱水抗压强度为64.9Mpa),片石材料也可从都江村老君庙沟(董家山隧道进口附近)料场开采,石质为钙质砂岩夹泥岩、炭质页岩,砂岩强度高,成料率较低,约为60%,料场储量丰富,开采前应取得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同意,以保证数量和质量。(4)水泥水泥质量要求稳定,用前应联系协定。3.1.3社会条件黄坳至长布公路作为城市西环路的一部份,对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路网结构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提高县城公路品位,解决县城交通条件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处在寻乌县公路建设的提高阶段,该项目能否实施将直接影响县城环路框架公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寻乌县人民政府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寻乌县属于果业县,果业是当地人的支柱产业,虽然群众对修建黄坳至长布公路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果修路触犯了群众个人利益时,征地的抵触情绪会较高,须做好充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群众支持和理解,发挥群众的积极性。3.2路线走向黄坳至长布公路起点在文峰乡黄坳村,途经文峰乡黄坳村、小布村,田背村、长布村,终点在文峰乡长布村,全总长约3.7公里。3.3建设方案选定经综合比较,本项目工程量不大,造价较低,能更好的带动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施工方便。3.3.1推荐方案起终点项目起点在文峰乡黄坳村,途经文峰乡黄坳村、小布村,田背村、长布村,终点在文峰乡长布村,路线沿着河流走。3.3.2推荐方案的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全长3.7公里,全线按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8.5米,路面宽7,路面为混凝土碎石路面,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桥涵与路基同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济指标如下:表11-1序号1项目名称公路等级单位主要技术指标三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403路基宽度m8.54路面宽度m75路面类型混凝土6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7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258平曲线最小半径m1009最大纵坡9%3.3.3推荐方案工程概况1、路基宽度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7米,路肩宽0.75米,路面横坡度为1.5%,路肩横坡度为2%。2、路基设计标高采用未加宽超高前的路中心线标高,沿河及受水浸淹路段,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1/50的设计水位+0.5m的安全高度+路拱抬高值。3、路基边坡填方边坡一般为1:1.5;当填料为粘性土、砂性土或者为卵石土、砾类土、碎石土,边坡高度大于8米小于20米时,上部高度8.0米范围内,边坡为1:1.5,下部边坡1:1.75,并在边部中部每隔8米高设1.0米宽边坡平台;对边坡高度超过20米的路堤,按路基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边坡值,其稳定系数为1.25。土质挖方边这坡高驻地视边部高度、土质类型、密实度和干湿类型确定。一般情况下,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胶结质土边坡为1:0.3~1:0.5,中密、密实土为1:0.5~1:1.25,较松土为1:1.0~1:1.5;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边坡采用1:0.5~1:1.75。岩石挖方边坡视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地表及地下水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边坡采用1:0.3~1:1.25;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边坡采用1:0.5~1:1.5;边坡高度大于8m时,高度每隔8m设一道宽1米的平台排水沟。4、路基防护和排水受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设计水位以下部分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挡土墙防护,设计水位以上部分采用满铺草皮或片石花格式草皮护坡;挖方路段破碎岩石设浆砌片石护面墙,山坡不稳定路段下设路堑墙。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全线均设置了较为完整的独立排水系统。填方路段设置排水沟、平台,挖方路段设置截水沟、平台沟、边沟,地下水出露或水位较高路段设置暗沟、盲沟、渗沟,将路基范围内及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地下水迅速的引至路基以外或天然河沟中;对冲刷较严重、常年性水淹及街道路段的各种排水沟渠均采用了浆砌片石进行加固。5.路面路面高驻地以双轮单后轴100KN为标准轴载;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当地的材料等自然条件状况,面层采用水泥混土结构,设计计算参数按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取值。路面结构如下:1、面层为22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基层为18厘米厚的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为16或17厘米厚的天然砂砾。2、路肩:采用土路肩。6.桥涵1、设计标准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净宽:桥涵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1/25。本路段位于地震烈度小于VI,构造物及桥涵不考虑抗震设防措施。2、结构型式及横断面形式(1)全线桥涵与路基同宽,外缘应怀路肩边缘线一致。(2)结构型式采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小桥宜采用砼空心板或拱桥,涵洞宜采用圆管涵、钢筋砼盖板涵,石料运距不远处采用石拱涵。6.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沿线被交叉的国道、省道公路及重要街道的被交叉口均按平面交叉设置,并根据被交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的大小,分别设置转弯车道、或加铺平缓的转角;被交叉公路路面采用沥青碎石或沥青表处结构。为保证行车与行人的安全和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全线均按规定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1)交通安全设施沿线在高路堤、桥头引道、小半径平曲线和陡坡等地段设置护拦;在距不良的急弯和交叉处,设置警告标志和反光设施。2)交通管理设施沿线公路上均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和齐全的交通标线。3.4污染源分析3.4.1空气污染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产生的污染主要有:(1)公路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2)施工中所使用的便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经施工车辆多次碾压后,路面泥土变成粉末状,也会造成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3)沥青在熬拌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并[a]芘、吖啶类、酚类、吡啶类、蒽萘类等对环境有害的沥青烟。公路运营期间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据统计,按重量计,大气污染物中的43%来自于机动车,因此机动车污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如下:一氧化碳(CO):可破坏人体血红蛋白,使人头痛甚至昏迷。碳氢化合物(HC):其中含有致癌物质,对植物亦有害。氮氧化合物(NOx):毒性比CO大十倍,还可形成酸雨。二氧化硫(SO2):可形成酸雨,对大片植物造成危害。颗粒物:包括铅微粒、碳烟和油烟,对人体有害。二氧化碳(CO2):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大气变暖。此外,HC和NOx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有NO2和O3的光化学烟雾,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他有害物质则破坏地球生态平衡。如:破坏臭氧层,导致非正常的飓风、洪水、高温等天气的出现及皮肤癌的产生。3.4.2噪声污染尽管目前公路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但是,各种施工机械施工时仍难免产生噪声,对施工人员与附近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1)施工现场的运输机械、筑路机械和其他施工机械以及进行爆破等作业时产生的噪声。(2)稳定土拌和站、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和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运营期的噪声污染来自于机动车,主要由发动机噪声、风扇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组成,其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居民区、厂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造成影响。3.4.3水污染施工期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有:(1)道路施工中的弃土、弃渣等固体废物直接排放水体,造成水污染。(2)大桥施工时对河流的污染。(3)施工时产生的施工、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水污染。运营期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有:(1)高等级公路的服务区产生的生活污水。(2)机动车运输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以及路面的固体废物随雨水流入水体而造成污染。3.4.4水土流失公路建设离不开土石方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有以下几点:(1)破坏地面植被和原有地貌,导致地表裸露,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弃土、弃渣不采取适当措施妥善处理,而随意倾倒,加剧了水土流失。(3)施工中使用的临时便道以及建筑材料,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遇到暴雨或大风都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本文标题:第三章 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5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