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语文版《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
《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爱因斯坦是美籍人,是著名学家。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孤僻.()涓涓.()腼腆..()遏.止()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4.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⑴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⑵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5.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并谈谈三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⑴“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⑵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⑶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6.你知道爱因斯坦有哪些成就吗?第二部分:(一)三克镭(美)迪克•格莱格利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但事实上,居里夫妇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7.怎样理解“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这句话?8、读过本文谈谈你对居里夫人的印象。9、“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10.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回答令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11.文中写10个女百万富翁不肯解囊相助的作用是什么?12.居里夫人为什么不在专利书上签字?13.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二)人生之师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却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认识梁敬泗先生那年我16岁,独自离开村子,背着破包去城里参加山东艺校美术科的招生面试。他坐在桌旁,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盯着我。盯着我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盯着我的大脑袋、细脖子,盯着我柴禾棍似的脏手腕,盯着我因营养不良而凸凹不平的指甲。“你是团员吧?”他声音很轻。“不是。”我声音更轻。“是红卫兵吗?”他多了分期望。“不是。”我多了分沮丧。“那么红小兵总是了?”他开始失望。“我什么都不是。”我开始痛苦。想起笔试前填的报名表,政治背景栏里排着的父亲、母亲、外祖父,没有一个是“清白”的。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弯弯曲曲的字符会像锁链拴住我一辈子。“不,你是全市最好的成绩!”他笑了,笑得勉强。他在床上摊开一张张考生的素描卷耐心地评点着,比较着,对我那张最出色的卷子指出了一大堆不足,从光、色、层次到结构、线条讲得很细,使我第一次知道绘画竟有如此多的道理。黄昏,他送我出来,弯腰拍着我的肩:“好孩子,千万别灰心,党的政策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老师一定帮你,会录取的。只要求你一件事:天天画,别荒了学业,下次见面要检查作业的。”我没被录取。听说他为这事和工宣队拍了桌子。两年后,他又招生,已经走了十几个市县。我却没报名,因为我知道不会被录取。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考场静静的,只听得见“沙沙”的铅笔划过画纸的声音。我独自悄悄站在窗外,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忧伤地望着窗棂那边一张张同我一样年轻而充满兴奋的脸。他看到了我,责怪地叫起来:“怎么来晚了?”我无言以对,只把那捆画递了过去。他愣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走出考场,拉我坐到一条长长的木凳上,紧绷着脸,翻看着我的画。“你比他们基础都好,”他指着屋里。“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你会成功的。按我们学校的教学程序自修,听着……”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已默默地站着一圈交了卷的考生。“记住,你们要多用脑子画!”他大声嚷着,就像课堂上训斥学生。我的腰挺得直直的,心中涌动着一种迸发的积蓄。后来我听说,招生前他上下游说,做通了录取我的工作,可我却退缩了。我无颜对他。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却再也没有见到他。风风雨雨的16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取得了博士学位。返乡看望双亲的途中在省城下了车,寻到了当年梦寐以求的省艺术学校。他老了。坐在房间里的藤椅上,半天才认出我。还是那双眼睛,依旧盯着我。盯着我又高又宽的身子,盯着我已成中年的脸,盯着我粗壮的手腕,盯着我长长的手指和轻轻递上的名片。“长高了,那年你才这么点儿。”他抬起手比了比,噪音有些哑。“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常拿你作例子讲给学生们听。”他激动起来。“希望他们能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份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分欣慰。像你。”我松开了他那双苍白无力却扶起我人生的手,百感交集地离开了这位没有孩子的老人,离开了那像主人般重病缠身的藤椅,离开了那书堆到屋顶的小屋,离开了窗灯齐明的教学楼,离开了少男少女们丛丛簇簇的校园。步人万家灯火,独自站在街头,我望着来去匆匆陌生的人们,真想倾尽肺腑喊:我能为你们做什么?说吧!14、首段写“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哪三面?15、第一次和第三次见面,“我”的相貌有什么不同?16、第二次见面,“我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这句中的‘作业’为何加引号?17、“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8、倒数第二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19、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⑴⑵20、从文中概括出他对“我”的人生教诲。21、在他的教诲下,“我”的人生态度有何转变?用原文回答。《少年爱因斯坦》答案1.德国、物理2.略3.⑴不解之缘⑵跃跃欲试⑶流连忘返⑷怡然自得4.略5.⑴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给人以希望: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⑵写出爱因斯坦虽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的神态。⑶从眼睛断定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意近即可)6.略7.①居里夫人的伟大业绩吸引了美国记者。②“几经周折终于在实验室里找到她”说明居里夫人虽然是名人,但她却不愿意抛头露面,过着隐避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科学实验。8.端庄、典雅、为人朴素大方,热爱人民、献身科学。9.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10.惊讶是由于居里夫人出乎意料的回答。不平静是由于她被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时又为科学家的困顿而深感不安。11.衬托居里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下文的公众捐赠事件做铺垫。12.因为居里夫人认为人类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者。13.点题14.16岁参加山东艺校招生面试;18岁在招生考场外;34岁时去省艺术学校探望他。15.第一次是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大脑袋、细脖子,柴禾棍似的手腕,因为营养不良而凸凹不平的指甲。第三次是又高又宽的身子,已成中年的脸,粗壮的手腕,长长的手指。16.一是因为我并没有学,二是为了与上文第一次见面老师说要检查我作业相照应。17.略18.排比19.“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字符会像锁链锁住我一辈子。”“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20.别灰心,别荒了学业;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要多用脑子画。21.“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22.希望学生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份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份欣慰。
本文标题:语文版《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3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