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蓝蓝的威尼斯一、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下列几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通顺、流畅,符合逻辑①这位大旅行家至今还被意大利人民所怀念,威尼斯的机场就是用马可孛罗命名的,称为马可孛罗机场。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深厚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③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满载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孛罗机场上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④威尼斯朋友用面条、肉饺招待我们,据说是马可孛罗从中国带来的,现在成了意大利人每餐必备的食品。⑤又是马可孛罗和他的伙伴驶向中国吗?⑥威尼斯人还把马可孛罗时代的帆船保存着,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岛海滨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准备扬帆出海。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有一段关于马可的传说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最后一小节开头有“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一句,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文在讲述威尼斯形成历史时,提到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你读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用课余时间去拜读一下,并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我们是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的,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一个赛区。体育馆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圣马可广场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式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1.第一段文字中介绍有关马可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威尼斯人民用“马可”给广场命名,把马可作为威尼斯的护城神,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觉得加横线的句子描绘的这幅画卷最动人之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文中写到了两座桥,一座是“李亚度桥”,还有一座是“叹息桥”,请问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着眼点一样吗?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秋思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新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丛丛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毯。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火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它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根据要求填空。(1)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________(填作家名)的名著《________》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2)请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完整。2.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绘秋色,(1)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2)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从天桥到仙人洞去的山路上,那个锦绣谷,这才是庐山风景的精华所在:举凡天下最奇异的高山,峻岭,险崖,深渊,惊壑,都在这里集合,而且很自然地成为一个整体。满山满谷的古松高杉,把它们打扮成一片葱绿;多变的云雾,则是它们神秘的衣衫。人站在它们的面前,竟不知是在云里,还是在雾里;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又好像是到了童话世界,只见松杉对话,山岭携手,总觉得我们枉有千百代才华绝世的诗人,留下多少吟咏庐山的佳句,竟一句都对不上眼前的景色,难道他们都没有真正上山吗?到了仙人洞,在附近的御碑亭上,才看到亭两侧有对联一副,勉强概括了庐山风景的特点:四壁云岩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的确,云岩、烟雨、松杉、鄱阳湖和长江,组成了庐山风景交响曲。而云雾正是它的主调。云雾给了庐山以生命,它使庐山风景更生动、更引人、更有变化。我们祖国各个风景区都有它们独特的美。庐山之美,在于它既雄伟,又迷人。桂林的风景是很迷人的,在漓江看群山,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但它仅止于秀丽,而雄伟就不如庐山。昆明的龙门比庐山的锦绣谷还要高,雄伟极了。从龙门眺望一望无际的滇池,也很使人心旷神怡,但它缺乏庐山的朦胧美。杭州的特点在于它有一颗明珠般的西湖,它是以湖制山的;庐山则是以山制湖,因为鄱阳湖对庐山来说,只是一个配件。同样在江西,井冈山自是雄伟,它也引人入胜,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它有革命历史的传奇,自然环境就远不及庐山的精致。浙江的普陀、天童、育王诸山,也有松竹之美,它们是佛教胜地,置身其间,有肃穆的庄严感,却无庐山的亲切味。1.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那个锦绣谷,这才是庐山风景的精华所在”?理由是因为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2.对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个反问句,作者基本认定了我国枉有千百代绝世诗人,他们没有留下“吟咏庐山的佳句”。B.这是个反问句,作者认为之所以没有留下“吟咏庐山的佳句”,是因为诗人们没有真正上山造成的。C.这个反问句的真实含义在于:表达作者对庐山风景千变万化特征的充分肯定。D.这个问句,作者既采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展现山岭松杉在云雾中的变幻风姿,又通过有力的反问语气,强调了诗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真谛。3.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这句话。示例:满山满谷的古松高杉,把它们打扮成一片葱绿;多变的云雾,则是它们神秘的衣衫。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花,________________;轻轻的风声,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这句形象的比喻中,“蓝色的盆景”的“蓝色”切合文题,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征,“盆景”写出了威尼斯的精致美丽,特别是“点缀”一词用得十分生动、准确,表现出“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与整个威尼斯之景的和谐,是其极有特色的装饰。2.“水晶宫”的比喻写出了亚得里亚海滨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个光彩夺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间奇景”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极高评价,这般奇景简直就是一个水晶的世界。二、②④①⑥⑤③三、给圣马可广场同时也给威尼斯增添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四、这句话比喻中国人民和威尼斯人民的心是相通的、相融合的。五、提示:这道题从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示的风土人情以及其艺术价值等方面去谈感受都可以。六、(一)1.有关马可的传说,给“水都”威尼斯披上一层神秘面纱。2.说明了威尼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连用两个“最”高度概括了圣马可广场的影响和美丽迷人程度。4.这幅画卷中的最动人之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5.不一样,对“李亚度桥”作者主要从它的造型上着笔,而对“叹息桥”则从它的名字由来着笔。作者写前者主要为了突出威尼斯的建筑美,而写后者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威尼斯的人文景观。(二)1.(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2.(1)热烈、浓艳(2)不矛盾,因为黄和绿只是这红色的点缀。3.提示:抓住夏和冬的特点仿照原有句式来写。(三)1.举凡天下……成为一个整体。2.C3.给它们披上一件花衣则是它们悄悄的絮语。
本文标题: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4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