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珠三角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1珠三角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佛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调查分析李小兰谢宝剑摘要:珠三角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而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佛山,民营企业稳步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民营企业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本文在阐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描述了佛山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顺德模式和南海模式转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营跨国公司以及建立民营技术中心等喜人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分析了佛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合理、规模小竞争力弱、融资环境不理想、技术创新不足、文化塑造不强、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相关的法规、政策的出台、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有可能民营化、WTO的加入以及佛山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这些都是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制度创新、政府服务和企业苦练内功等三个角度探讨了佛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基本方略,认为佛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可以采取这样的新方略:培育制度创新主体、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加快经营管理体制创新、优化民营企业外部成长环境、政府应突出产业资源优势的整合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积极运用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二次创业”的时机、进一步加快改制和分权、大胆引进人才,建立相应的人才机制。关键词:珠三角佛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体制创新基本方略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三角是民营企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佛山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猛增,而且在规模上逐渐增大在产权上也逐渐升级,在经营水平上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这些都使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产权制度不清晰、技术装备落后、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一一浮现水面,并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一、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的重要性与理论依据21、民营企业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比较分析充分认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重要性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范畴内的“二次创业”是相对“一次创业”而言。一次创业是企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目的是创业者在“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下建立起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企业,企业目标侧重于争取生存。一次创业是企业领导者靠魄力和拼劲,抓住机会,使企业有所发展。二次创业的目标是企业在“产业规模化、组织集团化、技术创新化、资产股份化、管理科学化、运营国际化、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于一体的企业文化”方向上发展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目标侧重于谋求发展。“二次创业”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企业建设和企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扩大再创业过程。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后的自由选择,第二次创业则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整个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之后,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相比较,两者都是以改革旧体制,进行机制转换为基础。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次创业是二次创业的基础,没有第一次创业就没有二次创业;二次创业是第一次创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升,没有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的成果难以巩固,甚至会失去。表1: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比较分类项目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目的求生存求发展途径良好环境的创造现有潜力的发挥和科技投入因素眼光、胆量、毅力(一个能人)决策、管理、合力(一个思想家、一大批指挥家)关键个人素质群体素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初步结论:(1)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有其实质的内容,它并非对任何企业均适用,仅仅一个口号的借用并不解决问题,关键在于真正理解“二次创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二次创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它是企业发展生命期内的一次变革,是促使企业从无序发展转向有序发展、从非正规化经营转向正规化经营的一次全方位的企业变革,可能既涉及企业的“硬件”更新如改变组织结构,又涉及到企业的“软件”升级如转变思想观念;(2)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这一概念隶属于企业变革的范畴,它与重组、3再造等概念有一定的差别,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成长期;而且“二次创业”的时点应该选择在民营企业跨越了初始创业期后进入成长期时,应在成长期的前期;(3)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各种影响变量及企业失败的原因等因素决定了企业“二次创业”的内容、要素和程序;第一次创业所积累的企业资源是第二次创业的基础,在第二次创业期内,不可脱离这一基础以及在第一次创业期内形成的竞争优势;(4)由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企业的一次变革,因此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过程。“二次创业”的目的是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力,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增长。2、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经济环境分析民营企业之所以要二次创业,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经济态势已经不同于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经济态势。其特点是:(1)卖方经济形成。中国经济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告别了短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过剩,“卖”的问题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导方面。民营经济最初发展时期,那种“短缺”的态势,那种只要有两三个人,七八条枪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景象已经风光不在。(2)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竞争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初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刚刚起步,相当多数的国有企业还没有“醒来”,普遍缺乏竞争意识,民营经济因其充满生机的机制,一出手就赢得了满堂彩。现在,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年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进行了面向市场经济的不同程度的改革,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通过改革,直面市场经济,且由于先天的技术、组织、人才优势,其竞争力大大增强,从而增强了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力。(3)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民营经济在他的最初发展时期,其从业人员相当部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通常不能得到更多优越性的人,即机会成本相对较小的人,因而最先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仅“老板”如此,员工也是如此。人才素质的问题就像汽车爬坡一样,一般的汽车可以爬一般的坡,但要往更高的坡冲刺可能就不行了。现在的形势是,一方面坡更陡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更高层次的人直接从事民营经济,包括直接进入民营高科技。他们一旦进入,就显示了不凡手段。深圳这几年民营高科技发展很快,说明他们的起点更高,素质更好,机制更活。总之,坡更陡了,强人更多了,这就是目前的现实。(4)中国加入WTO。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WTO,这意味着国际竞争随即展开,4民营企业从事的经营领域基本都属于马上开放领域,政府所有保护政策都会降到世贸协定要求的标准,原有的市场保护优势会立即丧失,同时外企也会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将愈加激烈。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遇上更强的对手。(5)知识经济的冲击。在民营经济的最初发展时期,知识经济正在孕育和形成,尚未形成世纪性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波。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知识经济的强劲影响日益显现,这种被称为“新经济”的知识经济,对于传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早期的民营经济几乎全部停留在传统产业领域。不错,知识经济可以用来武装传统经济,但这需要高瞻远瞩和基本的素质。因此,当前形势的这些特点说明,政府和民营企业家都必须认识当前“二次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3、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理论依据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民营企业成长发展及“二次创业”的基本理论,借助于格雷纳教授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我们指出了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败期。并试图给出了各阶段的判断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主要风险,这是基于格氏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作的一个大胆尝试,从而使企业成长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了可操作性。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问题及风险。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要看企业能不能画出一波一波不断攀升的曲线,如图1所示:要走出这样的曲线,就要求企业能克服每一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出现危机。图1企业连续生命周期在阶段一(创业期),企业的危机是领导危机,此时,创业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创业者的行为、决策、眼光等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另方面,这时毕竟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比较团体而言更易控制,所以这一阶段的跨越难度相对小些。在阶段二、三(成长期),企业的危机是自治危机、控制危机。此时企业完成生命周期时间第三生命周期第二生命周期第一生命周期5了原始积累,开始了高速发展阶段,主导因素己由个人过渡到了团体,如要继续发展就要改变创业期内的很多不规范的东西,如思想、制度、动作方式、观念等,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个阶段的跨越难度相当大,此时的企业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从观念到制度的更新,才能到达下一阶段。在阶段四、五(稳定期),企业的危机是官僚危机、业务危机。此时的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规模大而稳固,制度建全,正因如此,易产生官僚危机,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将组织细分即将组织分为几个规模较小的组织来防止这个危机的产生。对于业务危机,如企业不能在稳定期内找到新的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则企业迟早会进入衰败期。因为在稳定期内,企业的主产品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已失去了增长趋势,开始下滑,企业需要新业务刺激其发展,若找到了则企业可跨过衰败期,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即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就画出了上面企业连续的生命周期曲线,企业始终健康向上的良性的发展,否则企业会渐渐衰退直至消亡。把上述理论模型化,我们可以得出:在做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函数图时,将企业发展F作为函数,将企业规模S,企业发展后劲D、企业无形资产U作为自变量。F是S,D,U的函数,F=f(S,D,U);同时,企业规模S、发展后劲D、企业无形资产U三者又是时间T的函数,有:S=s(T),D=d(T),U=a(T);所以企业发展F可看作是时间T的函数,即:F=f(s(T),d(T),u(T)),函数图如下:图2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由高等数学知识可知,图中的A,B,C三点是函数曲线上的特殊点,在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肯定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曾以“战略转折点”来描述它们。根据它们,我们可以把民营企业生命的周期划分为四个时期:1,0-A阶段企业处于创业期;2,A-B阶段企业处于成长期;3,B-C阶段企业处于稳定期;ACBt1t2t364,C以后阶段企业处于衰败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命周期中的第二阶段(成长期)是民营企业最难于跨越的。这是由于企业刚刚完成了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完成往往是通过不规范的方法实现的,进入成长期后,怕就怕原来那种不规范的方法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偏偏它又极易被固定。要转变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的实践、磨合,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二者注定了跨越成长期的难度最大,注定了大多数幸运跃过了创业期的民营企业还是会在这里倒下。如何才能跨过这道难关,这时民营企业需要的就是不同于创业期的“二次创业”。二、佛山民营企业发展现状2001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已占据佛山GDP七成“江山”,这一数字预示着,在整合后的大佛山当中,民营经济将扮演着“主推器”的作用。民营经济规模不小。2002年10月11日,佛山市召开了一个规格和规模都史无前例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佛山市市长梁绍棠在会议上透露出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并描述了佛山民营经济的真实现状。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一些问题,2001年,佛山市的民营企业有25010户,投资人实际投入资本金473.91亿元,从业人员79.2万,分别占佛山市工商登记企业数的66%、实收资本数的37%和就业人数的47%。个体工商户12.9万户,从业人员30.69万人。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占了佛山税收总额的41%。佛山市地税局的数字则显示,民营经济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创造税收的比重高达68%,服务业达67%,房地产业达61%,建筑业达54%。(见图表1)
本文标题:珠三角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4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