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第二章 财政职能1484948647
第二章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再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四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一)含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是指将社会资源(人的知识、智力、劳动力、资本、土地、财产等)在各种用途间的分配和组合,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为目标的功能。(二)产生原因1、资源具有稀缺性2、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失灵及其外部经济效应问题3、财政的本质特征使得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无偿性强制性(三)基本要求1、最佳配置资源于两大部门2、有效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3、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四)财政配置资源的主要内容1、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1)不同部门占有资源的目的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政府部门社会公共需要微观经济活动及个人需要(2)要处理好财政收入占GDP(GNP)的比重的高低。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社会资源归政府部门支配使用的部分增大,非政府部门支配使用的部分减少,否则,相反。财政收入与GDP财政收入/GDP(GNP)高低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程度3、调节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1)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的内容增量调整主要是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有关产业部门新的生产能力,克服“瓶颈”约束,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存量调整是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将闲置甚至浪费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转移到国民经济短缺的产业部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方式一是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增加滞后产业投资。二是通过制定实施财政政策,运用税收、财政补贴等工具,引导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鼓励、支持落后产业的发展。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不外乎由两种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因为产业结构是由投资结构来形成的,增加对某种产业的投资,就会增加该产业的发展,反之,则延缓其发展;二是调整存量结构,改变现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促使其转产、转向。财政在这两个方面读能发挥作用。途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存量结构调整预算投资结构调整利率供﹥求行业财政少投资供﹤求行业财政多投资供﹥求行业高税率供﹤求行业低税率通过利率、税率调节4、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1)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对哪个地区投资多,那个地区发展就快;反之则相反。(2)制定实施科学的区域财政政策,吸引其他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不发达地区,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手段转移支付制度各种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投资优惠税收优惠(五)财政配置的范围(36页)1、提供公共产品2、干预外溢性行为3、介入自然垄断领域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概念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二)收入分配的目标经济公平: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政治公平……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收入差距维持再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发达国家公平为主,兼顾效率发展中国家效率为主,兼顾公平(三)产生原因1、市场机制不完善(1)市场机制给予人们的报酬要以生产能力和贡献为标准(2)垄断势力的存在(3)经济机会的不平等2、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需要3、财政分配的本质特征(强制性、无偿性)二、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产生的原因人口比例收入比例YXB洛伦兹曲线A各国基尼系数(四)财政履行公平职能的主要措施38页1、征收个人所得税2、征收财产税3、征收遗产与赠与税4、政府的济贫支出5、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6、政府干预自然垄断行业7、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四、收入再分配的财政机制(一)财政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不公平的分配结果可以有多种纠正方式,但只有政府和政府财政才能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1、具体方式依据一定标准组织税收等财政收入,建设供电、供水、城市交通等公共设施,这是间接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转移支付将现金补贴给个人,这是直接方式。上述方式可分为:就间接方式来说,其优点是容易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并且能使全体公民利益平等地享用;其缺点是它减少了个人的选择范围,只能享受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也增加了控制个人自由选择的程度,它使得人们无法在价格和质量上有所竞争,实际影响了再分配的质量。就直接方式来说,其缺点是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旦政府的再分配政策的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时,直接方式就不适用了;其优点是直接方式进行的再分配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和范围,不象提供公共产品那样广泛受益,对改变社会分配不公程度的作用更强,因而也有它的可行性。三、经济稳定职能(一)含义指政府必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合理的国际收支状况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能和任务。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二)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增长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商投资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依赖关系增强(三)经济调节职能的内容1、通过财政预算来调节2、通过财政制度来调节3、通过财政对非生产性纯公共需要的保证来求得经济稳定发展四、财政职能的相互关系41页(一)一致性资源配置职能是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的前提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继续经济稳定增长则是前两个职能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构成实现前两种职能的前提条件(二)矛盾、冲突性五、财政职能的演变(一)西方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1、收入职能、配置职能17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古典学派2、收入职能、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社会居民的贫富两极分化、劳资对立日趋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社会政策学派3、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职能1929–1933年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革命”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原理》(“三职能”得到学术界公认)4、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增长)职能或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职能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繁荣(二)中国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1、分配职能、监督职能20世纪70年代之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配职能、监督职能、调节职能20世纪80年代初,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改变了“公社化”的经济组织形式2、城市:财税体制改革——“利改税”3、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财政学界20年来对财政职能的界定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三职能论分配调节(控)监督(管理)经济稳定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筹集资金、供应资金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四职能论调节监督筹集资金供应资金监督调控分配配置国有资产管理经济调控收入分配公共保障资源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稳定资源配置
本文标题:第二章 财政职能148494864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2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