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经济学--理论·政策·应用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道路。环境资源的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又称地理环境资源。围绕人类的空气、陆地、水、能量和生命系统等资源的总和。从经济学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效率、外部性、产权、庇古税等内容。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会给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一基本理论1绪论2经济理论回顾3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4环境资源与贸易问题二环境问题解决途径:传统手段经济手段三环境规划的分析工具1环境资源价值及评估2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四可持续发展第1章绪论一经济学与环境二什么是环境经济学一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应用于环境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基本经济活动的入手。答案来自于家庭和厂商的决策,消费和生产索取自然资源,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意味着有关经济活动的任何决策都与环境问题直接有关。1经济活动的基础模型:循环流动模型产品市场家庭相对效用决定偏好或无差异曲线企业生产函数把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要素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要素供给企业的供给要素需求问题:经济活动及流动规模将怎样受到人口增长、技术变化、劳动生产率、资本积累及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现象的影响?2物质平衡模型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都服从质量守恒定律,即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在经济系统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就是在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因此,也遵从质量守恒定律。经济学认为,商品所以被交换,只是由于消费者对于使用它们相关服务的偏好。对生产者来说,则是因为商品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增值。因此,经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之后,商品的物质实体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原来有用的物质变成了无用的污染物。但是污染物不一定必然排入环境。如果循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返回生产过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无论商品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上只是提供了某些效用、功能和服务。其物质实体仍然存在,最终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被排入自然环境中。这些污染物通常只提供负服务(例如,污水杀死鱼类,废气损害人体健康,酸雨毁坏建筑物等)。这些负服务最终流向消费者和生产者,不管他们是否需要这些服务。物质平衡模型:从自然界流入消费和生产领域的物质和能量的总量与从这些活动流回到环境当中残留物的总量相等。其实质:所有来自环境的资源最终都会以残留物的形式返回环境。案例:地沟油的危害有哪些?什么是地沟油?1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2指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3指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地沟油的利与弊利: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地沟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这两项关键技术都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有良好的环保性,柴油车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弊:地沟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地沟油的鉴别鉴别方法一:“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鉴别方法二:地沟油因反复使用,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点不同。普通植物油要零度,而地沟油在8摄氏度即凝结。将自家购买的食用油放进温度8度左右的冰箱,如凝结,即为地沟油。这个方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也很实用。结论:所有来自环境的资源最终都会以残留物的形式返回环境。因此,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破坏及其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具体形态上,可以分为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环境污染问题,第二类是舒适性破坏问题,第三类是自然(环境资源)破坏问题。■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噪声(污染问题)公害问题■恶臭(主要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生活环境的破坏■历史街道的破坏舒适性破坏环境破坏问题→环境问题■地域景观的破坏(舒适性问题)(环境破坏及其与之直接■文化遗产的破坏或者间接相关的问题)■自然景观的减少■绿色的减少■森林破坏自然破坏■野生动植物的减少(自然保护问题)■地域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问题的各种现象和归类整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除了人们未能认识自然生态规律外,从经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人们没有全面权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只考虑近期的直接的经济效果,忽视了经济发展给自然和社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把水、空气等环境资源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偿资源”,把大自然当作净化废弃物的场所,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和劳动的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密度不断提高,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3环境经济学四大原理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括为双赢原理、状态转换原理、内在化原理和环境生产力原理。(1)双赢原理:决策者所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取得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同才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简称“双赢原理”。(2)状态转换原理:属于共有态的环境资源需要通过政府最大限度市场态或公共态。物品形态可分为:市场态:市场配置;粮食,衣物,电视机,汽车(私人物品)公共态:政府提供;国防,教育(公共物品)共有态:自然提供;生物,河流,土地,大气,矿藏(“共有资源”)公共地悲剧: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有利润的。对于单个牧民来说,他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可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看到这一点,都增加一头牛,那么草地将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需要,导致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这个故事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①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如果某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物品无疑就是纯公共物品如国防,法律。(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排他性: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付费才可以使用。竞争性:指增加一个消费者,需要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②公共物品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这类物品被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goods);第三类公共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这类物品被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公共地悲剧: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函数TC=5Q²+3000,其中Q是牧场上养牛的头数,每头牛的价格P=1000元。(1)求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2)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的养牛数将是多少?从中会引发什么问题?提示;(1)MR=MC,牧场净收益最大。1000=10Q,Q=100;(2)牧场成本由5户牧民平均分担,成本为Q²+600;1000=2Q,Q=500.导致牧场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公共地的悲剧。(3)内在化原理:市场的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的内在化。环境成本内在化,就是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从根本上反映产品的真正价值,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实施较高环境标准的国家生产的产品,因法律所要求的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比较高,其生产成本显然就会高于在实施较低环境标准的国家生产的产品,因此,在国内外市场,环境标准严格国家的产品可能会失去价格优势而丧失部分比较优势;而相反,环境标准宽松国家的产品可能会获得价格优势而具有某种比较优势。当各国都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后,环境成本相对低的国家会形成一定的环境比较优势,而环境成本相对高的国家会处于环境比较劣势。环境成本的高低主要受环境偏好的影响。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短期来看,会给企业带来增加产品的成本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企业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达到降低污染、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4)环境生产力原理: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会出活力、出效益。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什么是环境经济学1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1)消费①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当消费者使用(消费)商品时,他们关心的是商品这一物质实体所具有的效用。②从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来考察,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2)稀缺性规律①经济学:如何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总是少于人们能免费或自由取用的情形。因为存在资源的这一特性,才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程度。社会资源具有有限性.即指社会所生产出的商品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欲望。因为某种资源出现了稀缺,人们展开了争夺这种稀缺资源的竞争,由此才产生了解决人们争夺稀缺资源的利益冲突的产权规则。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竞争,良性的
本文标题:1环境经济学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0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