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政伦理学(下篇)行政伦理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公共管理学院杨冬艳第五章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要义一、中国行政伦理传统的特征:中国伦理文化是一种以家庭伦理文化为核心向外辐射的涵盖职业伦理、社会伦理的丰富博大的理论体系。以“亲亲”家庭伦理范畴到“爱人”的伦理递进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线,也是构成中国行政伦理思想的基础。1.强调尊君.第一,君王是上帝在世的化身,是“天子”。第二,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第三,君权是绝对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第四,君主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孔子认为君主“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数千年中,尊君思想构成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及政治法规的基石,也成为最基本的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原则。中国历史上除晚清少数政治家和思想家批判并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外,多数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治体系和施政过程中都强调要尊君。如韩非法家,儒家“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等。君权主义管理原则在中国历史上被制度化。汉武帝时起,“内朝”——“外朝”传统行政思想尽管千差万别,但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精神一以贯之。2、主张重民从殷商时期《尚书》的“民惟邦本”始,孔子“仁政、爱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汉唐贾谊“民为政本”,唐太宗“国依于民”,柳宗元“吏为民役”,晚晴张居正“知人安民”,康熙“以足民为首务”等,重民思想源远流长,一脉相传,是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群殴核心内容是:承认“民”对整个政治体制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施政要顺乎民心民情,实行爱民、利民、富民恤民政策。2、主张重民第一,民生君,而不是君生民,君为民而设。第二,民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第三,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传统中国重民思想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也无所不在地影响和指导着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对行政方案的设计。不过传统重民思想与尊君思想并不是对立的,往往是互补的,重民是在尊君前提下的重民,重民的目的也在于尊君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薄君重民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民思想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协调社会矛盾、限制和弱化专制暴政、培养“贤臣”“明君”的作用,富有价值,但它不等于民主思想,也无法升化为民主思想。3、重视治吏第一,尊贤任能第二,严考课、明赏罚。第三,强化监察。第四,衰廉惩贪。尊君、重民、治吏贯穿着中国行政思想史,成为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传统行政思想大都由此而展开。其中,尊君是前提,是统揽全局的行政原则,重民是尊君原则的补充,也是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治吏则是实现尊君重民行政目标的途径。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对数千年中国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成熟、选官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历代政治家的行政行为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二、中国传统行政伦理规范1.克明俊德,正人先正己发扬光大优秀道德以身作则立身惟正修身治国2、公忠正义,廉洁勤政“忠”是伴随封建社会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行政伦理规范,其初意是指利民、利公、利国,是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原则。廉是为政之本、为吏之本,“廉者,政之本也”。在传统的行政伦理规范中,所谓“廉”指的是不贪财货,“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楚辞招魂》)。3、以民为本,实行德政“民为水,君为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政要政体》)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4、选贤任能,兴天下利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官僚队伍是天下致治的必要条件,“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政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择官》),“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兴天下万民之利是传统义利观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思想。三、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1、强调至善、自律的传统伦理思想是培养积极向上的当代中国行政伦理文化的原动力2、独特的道德约束机制是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方法论基础3、传统的民本思想是构建以人为本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思想根源四、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官僚制的类型:中国古代官僚制是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制官僚制。适应西方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法理型权威统治建立的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理性官僚制。1、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的建立非集中化的封建领主制→集中的专制官僚制(秦)这种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集权行政的官僚体制始于秦毁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几乎一直处于这种专制官僚政治的支配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和价值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制官僚制的内在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封建领主制在周朝便已经建立,比欧洲实行封建领主制早了一千多年,当封建领主制在古代中国充分发展、矛盾激化,秦朝实现了封建领主制的变革与超越而实行专制官僚制时,欧洲依然还是奴隶制时代。欧洲近代的一些思想家曾经效法中国,希望在欧洲国家实行专制官僚制,由于欧洲国家工业文明的出现而失去了建立专制官僚制的土壤,从而在欧洲国家逐渐诞生了适应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理性官僚制(或称现代官僚制),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专制官僚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在长期的专制官僚统治过程中,儒家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成为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基本价值的思想根源,取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尊”地位,取决于这种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的需要及其自身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正是具有大一统特征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及秉承儒家传统的官僚阶层的存在又使得儒家学说成为一种适应现实世界的实用主义伦理,并通过官僚机构及其官僚直接将儒家伦理、政治信条服务于专制统治。2、专制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1)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2)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3)“官本位”的价值追求(1)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由于儒教在实质性上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现世的传统主义精神,是一种俗人道德,它不可能为专制官僚统治提供一种超越世俗的神圣目标和内在的精神动力,而一个固守传统旨在通过德性教化维护宗法秩序,靠“政”谋生的官僚阶层,只会成为一个墨守成规的食禄阶层,而难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相应地,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对社会的支配和统治因此是稳定的、反对革新以及特别囿于传统而难以进步的。(2)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天道观念、大一统思想是古代专制官僚政治的合法化基础。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王是公共权力的代表,现实的政治秩序必须统于王才是合法的政治秩序,因为王者受命于天以统天下,其统治有源自“天元”的神圣合法性;又因为王者天下归往,其统治又有源自民心的世俗合法性。专制官僚阶层作为社会统治的中坚兼任着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角色,他们以“修、齐、治、平”的统一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内圣外王”的方式,参与着价值承当。这种一元化结构性特点,使之区别于近代欧洲国家“政”“教”分离的统治类型,从而难以从自身结构体系中衍生出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理性官僚制。(3)“官本位”的价值追求所谓“官本位”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追求。官本位既是儒家“德治”和“人治”的思想体现,也是构筑和巩固专制官僚制的普遍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官本位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专制官僚制赖以存在、延续的经济、社会根源。(1)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形成了民众对专制与权威服从的社会心理。(2)专制官僚制的选官任官制度更加强化了人们读书做官的人生取向。(3)在汉文化中,“升官”与“发财”是一对相伴而生的概念,“升官”意味着发财。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这种制度性缺陷和负面影响:(1)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国家制度的民主的根本原则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多数人的统治,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中国古代官僚制是以皇帝作为权力核心的社会统治和管理的组织机构,皇帝具有无上的权力并总揽一切大权,实行独裁统治。(2)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在统治关系中,所谓形式合理性是指行动方式倾向于在其手段和程序等方面尽可能地被加以量化,从而使得行动本身以及对行动结束后目的实现程序的预测成为可以被计算的任务。重视治国经验而轻视制度研究和机构的科学设计,专注于“人治”而轻视法治,其体制的设计和运作在明确性、稳定性、可预测性和严格性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一切以是否合乎儒家的伦理精神,是否符合传统习俗,是否表现出某种社会美德或善行作为评价的标准。任何官僚制形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但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行政模式不仅能实现对现有体制的维护,还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大大加快。在思想上要肃清古代官僚制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改造和完善现有的行政官僚体制,只有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官僚制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思考题复习与思考题1.中国古代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制度性缺陷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标题:行政伦理学第四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7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