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教学分析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五、与其他章的联系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1.1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是学习第2节稳态的基础,其中内环境是核心概念,因为其既包括了自身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本节正文之后,还安排了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1.2具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3本节重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4突破重、难点利用适当素材:图片和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资料分析: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构建模型1.5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导入单细胞生物在水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呢?思考与讨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资料分析高一、高二学生的处理高一学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自学课本相关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可以顺带至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分别按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学习细胞外液成分时,讨论1、2题,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讨论3、4题,5题在学习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讨论。这样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段的重点,而且节约时间。构建模型2.1教学目标的确定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2.2具体教学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2.3本节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4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例如,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血浆pH稳定的演示实验,思考讨论实际问题等。对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或从家人、朋友了解的健康问题,结合“思考与讨论”中一些病例进行分析认识。2.5高一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按课本要求课下完成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由体温指出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体温只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启发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列举事实证明pH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联系生活经验,举例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事例,理解渗透压的稳定。实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布达拉宫——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面包生活实例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联系本章节的图片,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我们该怎么做?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强化学生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服装设计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搜集资料,分析这套生命保障系统是怎样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比较不同国家对航天服设计的特点,提出你的构想。2.6高二的教学过程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总结全章
本文标题:人体和内环境与稳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