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地位
1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地位模块设计特点:关注生产生活中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模块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全球和周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观察、分析和思辩能力2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结构环境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管理3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社会环境:生产力、科技、制度、宗教等环境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生物、阳光等原生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污染大面积生态破坏突发性污染事件4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学原因不能正确估计环境资源价值,商品和劳务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成本,具体表现为:环境成本外部化生态系统功能单一化产权界定不清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5生态系统中,人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其具有高级思维活动能力和强烈社会意识而占有特殊的位置;人依赖自然又需要改造自然人变革自然又必须顺应自然人控制自然又受到自然条件的控制人支配自然又受到自然力的约束人与环境的关系,既包含适用,又包含冲突,是有冲突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空气、草地等矿产资源、深层地热、地下水我国自然资源特点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最基本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资源和铁矿资源人均世界排位靠后。资源类型世界排位人均资源占世界人均资源耕地面积40.1公顷27%森林面积50.13公顷15%水资源总量62239m323%主要矿产总值31.19万美元60%7分配不均,匹配组合不佳北方土多水少,南方水多土少;西南水能占77%,华北和东北只占5%矿产由西向东减少,工业向东、北部地区集中类型多,品位低,开发难度大全部耕地的2/3为中低产地除煤、稀土等,大部分都属贫矿多数资源分布在地理环境恶劣地区,开发难度大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口增长,使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资源的耗竭,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使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89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3600m3、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720m3;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多河流、湖泊污染严重,以至出现“水质性”缺水。危及农业稳定发展70年代旱灾面积:1100万公顷;90年代旱灾面积:2600万公顷。全国有6000万人口、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影响城市生产生活:全国600多个城市,400多城市供水不足。水资源短缺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10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的高速发展客观因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因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11土地——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当今中国最稀缺、最珍贵的是土地,最易被轻视、最不被珍惜的也是土地。荒漠化面积每年以7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沙漠直接威胁着42%的国土,千百年来形成的土壤层在一年一年地变薄、变瘠。几千万人口日夜在风沙中挣扎、沙尘暴连年出现。每公顷土地负担:50年代5.4人/公顷;90年代10人/公顷水土流失面积:50年代150万(km)2;90年代356万(km)2荒漠化面积:267万(km)2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耕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急剧减少优质耕地少,总体质量不高水源充沛、热量充足的耕地仅占1/3盐碱化、沙化耕地:0.56亿公顷;工业“三废”、酸雨危害耕地:800多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宜耕后备资源:800万公顷;可开发耕地:480万公顷;宜耕地中60%分布在缺水、沙化的西部地区12矿产资源严重趋紧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业提供: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性矿产、大型支柱性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制约作用。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资源问题(§2.1)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开采1吨煤消耗3.4吨煤炭储量;开采1吨有色金属消耗3吨多金属储量2%的矿山利用了75%的共生有用组分;75%的矿山利用效率25%以下13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2.2)世界石油储量世界石油可探明的剩余储量:1390亿吨;世界每年消耗石油:36亿吨;世界每年石油消耗增长:2%;世界石油勘探量:石油消费量=1:4;以此作理论估计:2010年将消耗全部石油的50%,剩余石油将在30-50年内耗尽。我国石油消耗“八五”期间年均消费量增加916万吨,产量增加235万吨“九五”前三年年均消费量增加928万吨,产量增加365万吨趋势:石油消费高幅增长原油产量低幅增加1993年石油由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进口量:1999年,4000万吨;2000年,5000万吨;2001,7000万吨;2003年1亿吨14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2.2)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固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但危机的直接原因是1973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提价,两次提价引发两次经济衰退。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世界石油供应将显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必定上扬。以我国目前石油消费和高速进口的态势,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引发经济危机15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2.2)非可再生资源是无法补偿的耗竭性资源,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源潜力很大。推广节源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杆杠促进节源;加强资源勘探,积极发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保证国内资源供给。资源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鼓励节约资源、杜绝和抑制无效、低效的资源消费。节约资源比开发资源成本低。世界资源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节约资源化解。16四、《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2.2)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土地破坏大气、水污染建筑物损害占用和破坏土地破坏区域水均衡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废水废气粉尘废渣诱发地质灾害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地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8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