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带来的北京市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让我们来看看!《七颗钻石》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七颗钻石》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难点: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具准备:字卡、句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焦渴:非常干渴。喜出望外:非常高兴。唾沫:口水。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干涸、干枯、焦渴。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1、读准词语旱灾水井金银竟然舔水哀哀地忍不住凑上去咽唾沫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焦渴而死清澈新鲜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3、书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交流。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2、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三)体会妈妈的慈爱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2、、交流体会。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7、交流所写内容。三、总结升华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七颗钻石》的教学反思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1童话故事改写的。课文描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二、成功之处:1、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篇童话与“大熊星座”有关,我首先提前广泛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资料等,学生积极参与,从各种渠道收集到资料。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上课时来了个资料共享。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发展学生的经验。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对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兴趣,导入时说:“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赢得个开门红!接着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说: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挑战性,让许多同学能成功,这是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问题设计少而精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在研读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要解决这个重点我可以怎么做呢?经阅读发现,水罐的变化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要解决“课文出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是不难的。这问题虽浅,但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走进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去。接下来,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使然,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阅读,寻求“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的第二个问题了。在“当时情景”与“变化的景象”都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一一获得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学习,学生便集中精力去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思考价值的深入体会和感受了。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中,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怜爱小动物——(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终发现支撑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时少,收效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深刻,这在后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明。三、不足之处: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本文标题: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1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