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规划,管理的手段
1第4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支撑4.1环境管理的手段和职能4.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支撑24.1环境管理的手段和职能1.环境管理的手段2.环境管理的职能3环境管理的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4.科学技术手段5.宣传教育手段4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为保护环境,管理主体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据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的手段。常见措施: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特点: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和持续性法律规范的构成(1)条件(2)行为规则(3)法律责任5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指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接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主要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规范性(4)具体性(5)无偿性6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指行政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运用价格、成本、利润、信贷、税收、收费和罚款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宏观经济行为,培育环保市场以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手段。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包括:(1)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价格、税收、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来引导和规范各种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手段。(2)微观管理的经济手段指行政机构运用征收排污费、污染赔款和罚款、押金制等经济措施来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以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的手段。7经济手段的作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核心作用是把各种经济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生产成本中。经济手段的优势技术和管理上的灵活性持续的刺激作用经济手段的特征利益性有偿性间接性8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手段是国家建立合理的制度,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技术水平。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管理技术手段指管理者为开展宏观管理所采用的各种定量化、半定量化以及程度化的分析技术。属于决策技术的范畴,是一类“软技术”。包括环境预测技术、环境评价技术和环境决策技术等。微观管理技术手段指管理者运用各种具体的环境保护技术来规范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与开发活动,对企业生产和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活动实施全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手段。属于应用技术的范畴,是一类“硬技术”。包括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三类。技术手段具有规范性特征。9宣传教育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指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手段。环境管理的教育手段:专业环境教育、公众环境教育、成人环境教育和基础环境教育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优先顺序。教育手段的特征:广泛性后效性非程序化10环境管理的职能环境管理的职能是指环境管理的职责与功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监督职能4.协调职能5.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1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定义:指对未来的环境管理目标、对策和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主要内容:一、是分析和预测环境管理对象未来的情况变化;二、是制定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确定任务、对策、措施等;三、是拟定实现计划目标的方案,作出决策,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选出可靠的满意方案;四、是编制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环境保护的年度计划和各专项活动的具体计划;五、是检查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计划分类:按计划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对计划执行者的约束力大小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1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的定义:指为了实现环境管理目标,对人们的环境保护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合理配备和使用各种资源。内容:内部组织职能指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组织职能。外部组织职能指环境保护部门的外部组织职能。13监督职能监督职能的定义:指对环境管理的活动进行监察和处理,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查的职能。环境监督的基本程序首先是制订监督标准;其次是衡量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再次是比较实际情况与预定管理目标,找出所发生的偏差;最后,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或者强化管理,以提高管理客体的实际效能或调整管理主体的监督标准。内容:内部管理监督:对管理组织的自身监督外部管理监督:指环境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政执法规范对一切经济行为主体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环境监督。14协调职能协调职能的定义:指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协调各种横向和纵向关系及联系的职能。内容:宏观上,环境管理就是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微观上,环境管理就是要协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不同层次人们的各种需求和经济利益关系,以适应环境准则。15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指导职能指环境管理者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对有关部门具有的业务指导职能。指导职能包括纵向和横向指导两个方面。服务职能从广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环境管理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从狭义上讲,环境管理中有许多能够为经济部门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服务职能是以服务需求的存在为前提。164.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支撑1.环境监测2.环境评价3.环境预测4.环境统计5.环境管理信息系统17环境监测定义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指通过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仪器测定、生物监测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实施测定的过程。监测与检测的区别前者有监视和例行的性质;后者有检查和执行的性质。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类别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为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按监测目的和监测任务划分监视性监测:水、土壤、空气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和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环境本底值的研究、有毒有害对从业人员的影响按监测区域划分: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1819环境监测全过程的管理要点监测系统过程管理内容管理目的布点系统监测目标系统的控制监测点位点数的优化控制控制空间代表性及可比性采样系统采样次数和采样频率优化采集工具方法的统一规范化控制时间代表性及可比性运贮系统样品的运输过程控制样品固定保存控制控制可靠性和代表性分析测试系统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检测范围控制分析人员素质及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控制准确性、精密性、可靠性、可比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整理、处理及精度检验控制数据分布、分类管理制度的控制控制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科学性综合评价系统信息量的控制成果表达控制结论完整性、透彻性及对策控制控制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适用性20环境评价定义:“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也就是说,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价方法评估环境状况(包括环境质量、环境功能),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手段。目的:用简明、确切、有代表性的数值或结果来反映一定时空范围的环境质量状况,判定环境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利于环境管理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另一方面便于公众直观地理解环境问题。分类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21环境评价的方法决定论评价法: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评价方法,通常以“指数”或“分数”作评价的尺度。运筹学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对多因素变化进行定量的动态评价,也就是,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反映环境要素或过程的规律,由数学模型运算可得到所研究的要素和过程中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经济论评价法:以经济指数作尺度的评价方法,通过费用和效益分析,对研究与开发的课题进行评选的方法。综合评价:它利用环境预测和对策研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经过处理后,勾画出开发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整体轮廓和整体关系。综合评价法就是由各种评价方法,围绕综合评价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包括矩阵法、类比调查法、列表清单法、生态图法等。22环境评价的类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要素质量评价多要素综合质量评价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23补充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指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史变化所作的评价。评价的资料为历史数据,这种评价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它的基本目的是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和建设、规划、计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评价手段预测该项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免这些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24按照评价的层次和性质分类: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拟定立法议案重大方针、战略发展规划和采取战略行动前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个区域内容纳许多建设项目,为协调区域发展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一定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的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拟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其合理布局和选址、确定生产类型和规模以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等决策服务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这类评价的对象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潜能影响(“潜能影响”指通过人类行动将会变为现实的影响)。25选择评价方法的原则尽量选用已有的方法,并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选用实用的评价方法;选择的评价方法能够得到客观的结果;评价方法所需要的数据、调查时间、人员和设备器材是节省的。26环境预测含义:依据调查和监测所得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估计和推测未来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主要目的:了解环境的发展趋势,指出影响未来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寻求改善环境和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它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预测的原理:可知性原理风险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系统性原理可控性原理艺术性原理反馈性原理27环境预测的分类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污染和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来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可能达到的环境状况。这是预测的主要类型,这是规划决策的主要依据。28环境预测的内容社会发展预测人口预测,包括人口总密度、分布等的发展变化趋势等方面内容。经济发展预测的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经济结构与布局、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预测分析。环境污染预测一般包括污染源预测、环境质量预测、生态环境预测、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及污染治理投资效果的预测,未来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效益等方面的预测。其他预测内容如土地利用趋势分析、科技进步、环境保护效益预测等。29环境预测方法根据预测方法的特性定性的预测方法定量的预测方法根据预测方法的原理直观预测法即定性预测方法,依靠人的直观判断能力对预测事件的未来状况进行直观判断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特尔斐法等。约束外推
本文标题:环境规划,管理的手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