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
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D)。P8或者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ABCD)。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ABD)。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BD)。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ABCD)。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C)。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ABCD)。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ABCD)。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ABD)。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AB)。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B)。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ACD)。A.资源供给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社会影响指标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BCD)。A.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ABD)。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ABD)。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ABCD)。A.阶段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7、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D)。A.生产B.生活C.还原D.信息传递18、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ABCD)。A.人工性B.脆弱性C.可塑性D.地带性19、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有(ABCD)。A.企业的集聚效应B.功能区的邻近效应C.时间的经济效应D.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20、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ABC)。A.环境承载力理论B.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C.空间结构理论D.循环经济理论2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有(ABCD)。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B.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22、按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目标可以分为(ABD)。A.环境污染控制目标B.生态保护目标C.环境污染总量目标D.环境管理目标2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有(ABCD)。A.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B.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C.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类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与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ABCD)。A.选择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25、环境规划指标中的相关性指标是指(B)。A.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B.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C.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D.环境质量指标26、安全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的(B)。A.预处理方法B.最终处置方法C.资源化方法D.减量化方法27、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是(ABD)。A.合理布局B.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C.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D.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28、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ABCD)。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29、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AB)。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30、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ACD)。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C.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治理制度31、工业固体废物常用的预测方法有(ABD)。A.排放系数预测法B.回归分析法C.弹性系数法D.灰色预测法32、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有(ABC)。A.非结构化特征B.多目标特征C.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D.结构化特征33、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包括(BCD)。A.系统分析法B.数学规划C.多目标决策分析D.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4、水资源系统规划可以分为(ACD)层次。A.流域水资源规划B.水资源设施规划C.地区水资源规划D.专业水资源规划35、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ABD)有关。A.水体特征B.污染物特性C.污染物的空间分布D.水质目标36、按降解机制,水环境容量可以分为(AD)。A.稀释容量B.自然水环境容量C.管理水环境容量D.自净容量37、总量控制的类型有(ACD)。A.容量总量控制B.区域总量控制C.行业总量控制D.目标总量控制38、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有(ABCD)。A.综合指数法B.加权平分法C.层次分析法D.矩阵相关分析法39、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有(ACD)。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两控区”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有(ABCD)。A.综合保护的原则B.连续保护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D.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1、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ABD)。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潜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资源经济评价42、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ABCD)。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C.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规划D.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规划43、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B)。百度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44、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的措施有(BC)。A.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45、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ABCD)。A.影响大气环境B.影响土壤环境C.影响水环境D.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46、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有(BD)。A.焚烧B.厌氧发酵C.分选D.好氧堆肥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2、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3、总量控制: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区域或某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终排入环境的数量的限制。4、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5、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6、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组织形式的能力。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8、环境指标体系: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9、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10、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1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2、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13、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14、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15、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在某区域内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患的防治所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16、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目前实施的水环境分级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础,是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以及水质评价的基础。17、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18、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19、大气环境规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20、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1、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使得大气环境质量遭到破坏,并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称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2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24、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25、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正确选择各种土地利用区位,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条件以及长久保护自然资源而制定的土地利用政策及实施这些政策的操作指南。26、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和及时反馈的一种战略环境管理方法和制度。27、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总结土地利用特点,揭示土地利用的基本趋势和存在问题,据此对土地质量做出科学评定,提出相应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28、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指在当前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条件下,在土地资源中已开发利用土地所占的比例。29、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30、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盐泥废石和尾矿等。31、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中,废物积聚后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或传染性等。32、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33、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34、固体废物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最终处置全过程
本文标题: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