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精编语文教案范例汇聚【汇编4篇】
精编语文教案范例汇聚【汇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精编语文教案范例汇聚【汇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案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二、教学侧重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三、课堂预设1、回顾上节所学: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2、讨论语言特点:⑴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⑵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3、讨论组材特点:⑴举例说明叙事特点;⑵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⑴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⑵对比杨绛讨论得失;⑶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6、选择作业: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附板书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善:善良朴实语言简洁朴素2、杨绛作品────────────真实震撼叙事琐碎平淡语文教案篇【第二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5、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倾诉:完全说出。栖息:停留,休息。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4、齐读第1、2自然段。二、讲读第二段1、默读本段,思考:(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填空: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1)指名读。(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三、指导背诵第二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四、作业背诵课文3~5。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语文教案篇【第三篇】《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4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1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1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二、说教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三、说学法: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四、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7、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个学生习作的片断(幻灯显示)。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述出来。8、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9、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1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语文教案篇【第四篇】教学内容:《练习5》课时目标:口语交际:笑话会,丰富课外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笑话的能力。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我的十分钟。(一)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小段节目。(放一段笑话)这是什么节目?它有什么意思?今天咱们也来开个“笑话会”,一块分享笑话带给人们的乐趣!”(二)指导交流1、分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的笑话.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讲笑话。3、全班同学评议:表达是否清楚,有没有趣,怎样更吸引人。4、每个人再准备.5比赛讲笑话,评出笑话大王.二、学写毛笔字一)、指导学生观察“八”字中的捺——竖捺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尾处渐渐收笔。二)、教师执毛笔范写竖捺.三)、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1、指导观察“过”中的捺——平捺:将捺起笔处的笔锋向下,不是平直起笔,而是逆锋向右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平直运笔,渐渐拖出笔锋。2、学生临贴描红。3、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捺,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捺画的字。)
本文标题:精编语文教案范例汇聚【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5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