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教材中创设温度情境,对比冷热差异,帮助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温度计直观的外观相当于一个垂直的数轴,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零上和零下的温度或正负数字的区别。来看看四年级上册最新的数学教案吧!欢迎咨询!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反馈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二、疑难突破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三、合作提升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3.交流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辨析80÷(8+12)×280÷[(8+12)×2]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4.引申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5.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6.拓展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象老师这样说180÷4+2×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180÷4+2)×3180÷[(4+2)×3]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四、梳理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课堂检测72÷[960÷(245-165)](960÷40-10)÷2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一、计算工具的历史(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发明算盘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1.算盘。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2.计算器。(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三、总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四、作业: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学情分析: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2.指名说感受。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温度的表示方法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
本文标题: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6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