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你知道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怎么写吗?将相同的基幂相除,结果作为商因子。因为目前只研究了整除的情况,整除公式中一个字母的索引不小于整除公式中同一个字母的索引。来看看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吧!欢迎咨询!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所以△BAD≌△CAD(SSS).所以∠B=∠C.]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所以△BAD≌△CAD.所以BD=CD,∠BDA=∠CDA=∠BDC=90°.[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解: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小结.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一、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二、重点难点: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Ⅱ.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5)(a+b)2=________;(6)(a-b)2=________.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二倍的2倍.(a+b)2=a2+2ab+b2(a-b)2=a2-2ab+b2四、精讲精练例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m+n)2(2)(y-)2(3)(-a-b)2(4)(b-a)2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2)992初二数学上册教案3一、学习目标:1.添括号法则.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难点: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1)4+(5+2)(2)4-(5+2)(3)a+(b+c)(4)a-(b-c)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1)a+b-c=a+()(2)a-b+c=a-()(3)a-b-c=a-()(4)a+b+c=a-()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1)2a-b-=2a-(b-)(2)m-3n+2a-b=m+(3n+2a-b)(3)2x-3y+2=-(2x+3y-2)(4)a-2b-4c+5=(a-2b)-(4c+5)添括号法则:添上一个正括号,扩到括号里的不变号,添上一个负括号,扩到括号里的要变号。五、精讲精练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1)(x+2y-3)(x-2y+3)(2)(a+b+c)2(3)(x+3)2-x2(4)(x+5)2-(x-2)(x-3)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五、小结:去括号法则六、作业:教科书习题第三十七学时:14.3.1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一、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三、合作学习: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既ma+mb+mc=m(a+b+c)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四、精讲精练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x+6;(2)7x2-21x;(3)8a3b2-12ab3c+abc(4)-24x3-12x2+28x.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y)+b(y-x);(2)6(m-n)3-12(n-m)2.(3)a(x-3)+2b(x-3)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找各项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如8和12的公约数是4.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___________的.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1)ma+mb2)4kx-8ky(3)5y3+20y2(4)a2b-2ab2+ab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8x-72(2)a2b-5ab(3)4m3-6m2(4)a2b-5ab+9b(5)(p-q)2+(q-p)3(6)3m(x-y)-2(y-x)2五、小结: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找各项系数的大公约数,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小的.注意:(a-b)2=(b-a)2六、作业1、教科书习题2、已知2x-y=1/3,xy=2,求2x4y3-x3y43、(-2)2012+(-2)20134、已知a-2b=2,,4-5b=6,求3a(a-2b)2-5(2b-a)3第三十八学时:14.3.2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1.请看乘法公式(a+b)(a-b)=a2-b2(1)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a2-b2=(a+b)(a-b)(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公式讲解如x2-16=(x)2-42=(x+4)(x-4).9m2-4n2=(3m)2-(2n)2=(3m+2n)(3m-2n)四、精讲精练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16x2;(2)9a2-b2.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m+n)2-(m-n)2;(2)2x3-8x.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1)(a+b)2-c2=a2+2ab+b2-c2.(2)a4-1=(a2)2-1=(a2+1)•(a2-1).五、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六、作业1、教科书习题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3、若x2-y2=30,x-y=-5求x+y初二数学上册教案4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特点,恰当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讲授新课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a2+2ab+b2=(a+b)2;a2-2ab+b2=(a-b)2.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形如a2+2ab+b
本文标题: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3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