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教案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又能得到艺术欣赏和快乐体验。以下是网友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精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1一、活动目的:1.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活动过程:(一)、宣布活动规则: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报名、助威……)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金奖、银奖及鼓励奖。(二)、导入: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金奖,好吗?(三)竞赛:老师宣布:文化小学四(2)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村晚》(蕾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填:(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①、________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背:(1)、背一首李白的诗:《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背一首颂春的诗: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6.画(根据诗意作画):(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2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教学时数:第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1、江楼钟鼓: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钟)五、小结: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3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教学重点: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尾:视唱主题注意乐句的头尾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鱼咬尾”重点片段欣赏1、听音乐片段“水深云际”思考,音乐运用了什么手段来表现什么样的意境讨论回答用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节奏运用了后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水波由近及远荡漾,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小标题应该是?为什么?归纳小结休止符,箫和打击乐器的使用好象一个人非常悠闲自在的在边摇橹唱歌的情景,3、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又在描绘什么情景?归纳小结通过音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变化表现了渔舟竞渡的欢快场面,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高潮所在,完整的欣赏配以画面课堂小结《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4_________春江花月夜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教学重点: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课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2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