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关于语文教案整理通用4篇
关于语文教案整理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关于语文教案整理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案篇【第一篇】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二、读句识字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四、反馈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感情朗读课文1、小组读2、读喜欢的段二、指导写字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3、学生描红练习三、实战活动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附板书设计:10北京天安门美柏油马路语文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的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树木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故事情节。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理解桦树的对话。教具准备:课件。(枫树、桦树、小兔)头饰,松叶,奖品。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认识,一走近你们,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真漂亮!(营造一轻松的课堂气氛)一下,我姓薛,单名一个芳……我也想认识一下你们,一下吧?也可以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我认识……刚才我们这一番交流,这种形式叫什么?(学生自由说的很多,如交谈、勾通、谈话,对话等等)板书:对话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喜欢)听说过或见过会说话的树吗?今天老师就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小动物啊!小树啊!都和我们一样活泼可爱,会说话还会脱衣服呢!你们说奇怪吗?故事的名字叫“小兔和树的对话”板书:小兔和树的对话齐读课题。师:我们带着问题听故事,我要看看哪个孩子最聪明、最爱回答问题、最善于思考、解决问题。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目听故事。师:你们想不想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初读课文。(配音;放轻音乐)1、检查生字词。师:本课的生词看大家是不是能认识。树减蒸发蹦奇怪针师:试试是不是会读(学生自由读)会了吗?老师不信再试看。指名读---开火车读。自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引导学生理解“蒸发”“奇怪”。2、检查朗读。(1)指名读(2)评议朗读(你觉得他(她)读和怎么样?)(3)评议后再读(配音)3、自由解决提出的问题。重点感悟。(一)出示课件1师:这幅图讲的是哪段的内容?(指名读读)师:小桦树真的是在脱衣服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自由说。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t冬天,地里的土冻了,根很难吸收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平安过冬,必须把叶子脱掉)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二)出示课件2师:小兔知道了这些后很高兴,就蹦蹦跳跳往前跑,它看到松树爷爷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由说)边看课件边想问题。师:松树爷爷为什么没有像桦树一样脱叶子呢?--指多名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边观察松叶边说你所知道的松叶的样子。师:你知道什么是保护膜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有保护膜?---学生自由说如:西红柿、苹果等。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说。(三)出示课件3(三者的对话)自由读:同位互读。自由找最好的朋友或同位带头饰表演这个故事。表扬并颁发最佳表演奖。(四)出示课件4(思考题)到了秋天桦树的叶子为什么脱落,松树的叶子为什么没有落?你还见过哪些的叶子到时了秋天会掉叶子?扩展活动把你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你亲人。画一幅秋天风景图语文教案篇【第三篇】教材简析:《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文。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文中既写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美丽景色,又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它对祖国建设所起的作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作品表意凝练集中,抒情畅达痛快,目视整齐匀称,耳听节奏鲜明,其语言运用之妙,堪与诗歌媲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教具使用一、启动激趣:(课件演示景物)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二、质疑探究:1整体感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学习2—7自然段(1)抓住“美”,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学习课文。(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3)交流汇报。(品词析句:如岭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实美,林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相机出示文字图片。(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3理解“兴国安邦”在文中的意思。三、总结梳理老舍先生看着这温柔的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却,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万古长青想到综合利用,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无论想到何处,看到何处,他所有的感受都是亲切舒服。(1)文中几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的变化?(3)指名学生看板书总结。四、应用验证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海。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引情入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充分地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断升华课内与课外结合,积累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板书设计林海景美物美人勤岭(多)林(多)花(多)木场高、矮起伏深、浅长、短林海绿浪广厦良材砍—栽横、竖温柔、明、暗综合利用松桦色彩衫裙绣花鞋祖国建设兴国安邦线条美姿色美充实美和谐美评课:1.从教学思路上看,教师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己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可以看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课教师就用优美的图画和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林海给人以悦耳悦目的美感享受。2.第二部分抓住“美”,让学生读—品—悟,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抓住“美”就抓住了文章表现的方法和内涵。合作中着重点放在对“美”的探究上。这一点教师做得最为突出。3.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句子的对比,品味文章的写法,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感。巧妙之处是教师让学生放开说,对句子的对比学习,收拢恰到好处。4.在这节课上,可看到教师让学生去欣赏优美的句子,去评析优美的句子。如,读文后,学生说:“大兴安岭上穿绿衫,下穿白裙,脚穿多彩的绣花鞋。”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5.整体把握上抓住了“兴国安邦”。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兴国安邦”时,引导总结得好,理解得好。三次“亲切舒服”处理得好。6.授课中设计“导游”和“广告词”想法好,但应放在第二部分学生汇报处或专门作为语文实践课来上。课堂上的诵读不够。语文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三个字:春、水、人,并知道这三个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孔子带弟子游春的用意。2、体会第8自然段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3、感情朗读并背诵写水的一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读并简要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2、知道这些名言都是谁说的吗?(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看课件(孔子的介绍)4、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板题,读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孔子带着弟子们游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春景,课文哪个地方写了?2、出示文中第2小节,这段话中有些生字,你会读吗?(泗水、广袤、眸子)解决了拦路虎,就请你们用朗读把我们这儿所有的人都带进春天,好吗?2、学生感情朗读,说说读后感受到了什么?(景色美、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师读中指导。3、过渡: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这么长,但我读来读去,发现它就写了三个字,第一个字就是你们刚才读的“春”,那第二个字,第三个字要靠你们的读书把它读出来。4、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水”)5、哪些句子是跟水有关的?(1)这么多写水的句子,其中集中描写水的句子是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请你们大声地把第八自然段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2孔子说:“学贵有疑。”读了第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本文标题:关于语文教案整理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2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