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推选】科学教案样例整理5篇
【推选】科学教案样例整理5篇【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推选】科学教案样例整理5篇”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活动过程:一、钓鱼游戏。二、大胆的猜想。1、认识实验材料。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反思:1:在备课过程中我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及场所,以至于在活动的过程中实验过程的混乱和超时。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1)上课之前没有做到保密,我准备了一幅小熊过桥的图,我直接粘在了黑板上,没有给幼儿带来该有的悬念。(2)在给幼儿变魔术小熊过桥并引出磁铁过后没有让幼儿自己来尝试这个魔术,马上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感觉时间太紧,幼儿都还没从这一环节中出来,马上又进入下一个。(3)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寻找磁铁的好朋友时,没有把目标明确的跟他们说让他们用磁铁去吸一吸,粘一粘,所以让幼儿不知道怎样动手去找,幸好在巡回指导时有提出来。然后没有考虑场所的原因,使过程有点混乱。3: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再导入部分加一个环节,就是让幼儿来感受一下小熊过桥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一定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幼儿更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并且在寻找磁铁好朋友时,我会让他们小组比赛,激发他们进入这个活动的兴趣。4:这节课上了下来自己就感觉我说的太多,幼儿说的很少。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反思,我会把我这些不足之处慢慢改掉,以幼儿为中心,老师起引导的作用,争取下次做得更好。科学教案2一、设计意图:今天是童童的生日,她的妈妈为了帮她庆祝生日,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盒冰激凌,小朋友们开心地吃着,吃完后有好几个观察仔细的小朋友都发现,刚才放冰激凌的桌面上都流下了一滩水,可这些水又不像是从盒中漏下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有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珠。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露水、雨是如何在空气中形成的。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在探索和发现中的感受。三、活动准备:人手一个干净的空玻璃杯、杯盖、一盘甜冰块四、活动流程:设疑导入记录猜想幼儿实验拓展经验五、活动过程:1、设疑导入教师出示干净的空玻璃杯,倒入数块甜冰块,盖上杯盖,稍等片刻,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杯外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互相讨论。教师提问:刚才很干爽的杯子外面怎么会流汗的呢?2、记录猜想教师用绘画的方式在集体记录卡上记录幼儿的种种猜想。(如有的认为是从杯子里漏出来的、有的认为是投放冰块时不小心滴下来的、还有的认为杯子可能是裂缝的……)3、幼儿实验幼儿利用桌面上的材料(玻璃杯、冰块)进行操作活动。启发幼儿根据猜想品尝冰块的味道,然后和杯外水珠的味道相比较,就排除了以上的一些猜想,幼儿根据观察也发现玻璃杯是完好无缺的,进一步请幼儿讨论杯外水珠的形成原因。4、拓展经验运用已有经验拓展到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如为什么在凉快的早晨水滴会出现在植物上,而那时天空并没有下雨?为什么冬天在开着空调的窗户外会留下水滴?……科学教案3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科学知识: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一、导入新课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2、学生小组内交流。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科学教案4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色色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一个。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二:基本部分1:播放课件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幼儿自由发言: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举手回答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图片)5: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片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图片边小结)三:结束部分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四:活动延伸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设计背景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小百科: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浆流等。科学教案5一、活动目标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二、活动准备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④教师检查,纠正。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本文标题:【推选】科学教案样例整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25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