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履职调研情况报告范例(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履职调研情况报告范例(5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履职调研情况报告范例(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县集体林权制度履职尽责改革调研报告1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一、崇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一)明晰产权,分山到户一是山林所有权依据林业三定时颁发的山林所有权证(执照)不变,属村归村、属组归组。并按照执照核定的山场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发林权证书。二是集体山林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所有,通过分户经营、利益共享等多种形式,让每个村民平等享有集体山林的权益。三是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经营权,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自留山稳定不变、保持责任山承包关系稳定等七种经营模式对产权进行明晰。四是村级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转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代表票决通过,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公平竞争、公正操作。(二)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一是紧紧围绕笋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从政策措施、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制定了《崇义县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崇义县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林农发展产业的政策,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资金,其中竹产业发展基金3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奖励扶持毛竹、油茶资源的开发培育。据统计,,县财政兑现林农毛竹、油茶资源开发培育的奖励扶持资金达万元。同时,各乡镇还配套了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扶持资金达万元。崇义县对林农造林植树种竹的无偿提供苗木,用于造林的苗木扶持资金达117万元。二是以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参考资料,少熬夜!同时放活毛竹采伐、流通环节。近几年来,崇义县的华森、贵竹、盛竹毛竹加工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包销产品的形式联合竹农发展毛竹加工,并签订委托加工合同,保护林农利益,现已带动4500余户竹农直接、间接加入毛竹加工,促进了企业和林农利益互惠。据统计,全县已有竹加工企业96家,已形成了竹胶建筑模板、竹制地板、竹制工艺品为主导产品的竹加工产业,为林农增收5000多万元。(三)配套跟进,确保实效(四)加强森林培育,促进可持续经营二、林改主要成效(一)彻底还权,改革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实现林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二)彻底让利,实现了林业经营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林改后,林农自主经营山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农成了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了山区林农兴林致富的舞台,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林当作菜来种,纷纷在村归还的自留山、责任山上的竹子、树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林业,大力造林营林。(三)彻底松绑,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农想要的要回了,想得的得到了,山林权属明了,木竹税费减了,林业活了。林地、林木价值明显提升。以杉木、毛竹为例,杉木流转价格由林改前每亩平均600元上升到2600元。毛竹林年租金由林改前15元上升到86元,每亩年增加71元。(四)彻底转换职能,走出怪圈,实现社会林业社会办人大代表履职监督工作调研报告范文2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根基。乡镇人大代表来自最基层,既有广泛性,又有特殊性。莲花镇现有镇人大代表55名,其中党员35名,非党20名;男性代表39名,女性代表16名。全镇代表分成6个代表小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情况莲花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全镇实际情况,通过抓组织建设、抓培训教育、抓联系工作、抓活动开展、抓履职尽责五个方面认真开展代表履职工作,切实把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抓到实处。一抓牢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障。一是落实专人负责。镇人大办公室3个工作人员中专门明确一名人员抓代表工作,具体负责代表联系、培训、接待等工作。二是搞好阵地建设。镇人大和各代表小组参考资料,少熬夜!专门设立代表活动室,活动室制度完善、设备齐全,给代表开展工作提供活动的场所。三是明确联络人员。每个代表小组明确1名联络人,负责本小组代表工作的开展,为代表开展工作提供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人大主席——人大办公室——负责代表工作人员——代表小组联络员”的代表工作网络,为代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二抓紧培训教育,提升代表素质。一是加强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全体代表分上下半年进行两次集中培训。主要培训代表的法律知识和代表知识,提升代表的自身水平和履职意识。二是注重教育。每年开展一次交心谈心活动,由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代表小组对代表进行教育引导和思想沟通,使代表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是组织考察。组织代表外出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一次,学习外面先进经验,增长代表们的见识,开拓代表们的视野。通过培训、教育、考察,使代表们的自身素质每年得到提升。三抓稳联系工作,密切代群关系。镇人大主席团7名成员每人联系1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联系5—10名选民。镇人大主席团要求每名主席团成员每月至少到所联系的代表小组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必须到所联系选民家中2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必须收集3-5个民情反映到代表小组或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主席团每季度召开1—2次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到各代表小组轮流召开,并邀请该小组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听取主席团成员和列席代表的工作汇报,镇主席团将代表反映的问题收集、汇总、梳理后及时转政府办理。这样,既密切了主席团、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又广泛收集了民情民意督促政府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四抓实活动开展,加强民主监督。一是组织视察。镇人大每月组织镇代表开展一次视察活动,针对镇内的重大的项目、重点工作进行视察,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开展调研。对镇内关系全镇民生大计的重大工作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调研,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使政府的决策更加合理,使代表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三是开展工作评议。每年年初由全体代表以投票方式选出一个政府部门进行评议,如果被评议部门不认真落实整改,第二年通过这种方式仍然有可能再次被评议。通过代表活动的开展,促使政府及部门切实改进工作效率,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五抓好履职尽责,发挥代表作用。一是提好建议。在每年一次的镇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要求每个代表小组必须提出一个以上建议、意见。二是开展述职活动。每年组织代表进行一次述职,由代表把一年来开展的工作向所在选区选民进行陈述,由选区选民对代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三是为民办实事。要求每个主席团成员每年必须为所联系的代表小组参考资料,少熬夜!办1件实事,每名代表每年必须为所联系选民办1件好事。镇人大每年对履职好的予以表彰,对履职差的进行谈话。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促使代表认真履职。二、存在问题一是代表履行职权不到位。代表审议权行使不充分,履职过程不扎实。个别代表任职几年,甚至提不出一条有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二是代表工作缺乏创新力。每年相同的活动形式导致代表在活动中多是泛泛而听,草草而看,淡淡而谈,审议时抓不住实质要害,能够提出高质量意见的少,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更少。三是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在现实中,部分代表对自身的权力、义务不清楚,错误地任务代表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不需履职,也不敢执行代表职务,甚至怕遭打击、报复,于是发言时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提意见也是潦潦草草。四是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代表与选民联系不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和反映群众呼声少,无法将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映到上级部门,没有很好地起到联系决策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意见建议一是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机制。通过建立代表履职考核机制,使选民及原选举单位更好地了解代表的各项情况,更为直观地评价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以及责任心,为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人大代表提供更为详细的依据。二是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的检查督促。通过开展检查督促,可有效促进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尽责。代表履职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活动质量代表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代表个人履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也与各级人大组织划分代表小组的方式有关。本文作者在仔细分析代表小组活动现状后提出了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的意见,并对其作用及其划分等进行了阐述。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地人大纷纷对代表小组活动开展探索创新,有的侧重于人员构成,有的是侧重于行政区划,有的侧重于监督内容和监督对象。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有力的推动了代表履职,促进人大工作开展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社会反响和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来看,建立专业代表小组在当前更为迫切和必要。当前代表小组活动的现状目前,不少代表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参考资料,少熬夜!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活动。一些常规式的视察、调研和走访,表面上浓浓烈烈、场面壮观,实则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活动质量不高,影响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部分代表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够,忙于个人事务,对参加代表活动不热心、不主动,仅仅满足于获得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乐于当“荣誉代表”,不愿意参加代表活动。同时,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履职行为的监督问题,理论界也是争论不小,认为人大常委会是由代表选举产生,无权强制代表辞职或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声音还是比较突出,导致在人大实际工作中出现两种状况:理论上有权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的人民群众,实际上无法监督;实际工作上易于监督人大代表履职好坏的人大常委会,在理论上又缺乏有力支撑,从而形成代表履职工作的“吃大锅饭”,参不参加活动一个样,提不提出建议一个样,履职好坏一个样。因此,建立一种既方便组织、协调,又能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工作实效的代表活动小组,成为当前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建立代表小组能提高监督质量。人大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都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事项。要实现代表对各项监督内容面面精通,对每部法律知晓熟悉,在目前没有实现代表专职化以前很难做到。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可以让人大代表集中精力和时间,对监督事项进行认真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代表一技之长或对某项工作熟悉的优势,又能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能增强监督力度。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后,代表根据自身情况、爱好特长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便于集中本小组、本行业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调查研究、专题视察,还是执法检查、询问质询都更有力度,人大“算说了”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观。能激发参与热情。人大代表说与不说一个样、多说少说一个样,使得部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组建代表专业小组,代表对监督事项的了解更充分、发言更有针对性,加上监督对象整改措施的及时跟上,他们对参加代表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大监督的成果了解也更深入,更加信任人大代表。能落实监督考核。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后,由于小组内代表的同一性增多,履职情况、活动影响和实际效果确定相对比较容易,履职好坏的评比在操作上来讲明显增强,监督制约效果更直接。如何划分代表专业小组参考资料,少熬夜!以专业为基础划分。根据专业相对统一、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人数过多,活动组织困难,意见也难以统一;代表人数过少,活动开展较为单调,参与性大大削弱。每个专业代表人数以10至30人为宜,确保每个代表均能真正融入其中,而不是超然事外的观摩。以专(工)委为依托组建。当前,为便于活动开展,同时也便于加强对专业小组活动的指导,可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与机构设置,设立法制工作专业小组、
本文标题:履职调研情况报告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33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