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创新“1357”党建工作法,引领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创新“1357”党建工作法,引领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1357”党建工作法,引领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应当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支持本单位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xx年,我到工程学院担任党委书记,第一时间确定“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直坚持“开放、共享、集中领导、全员办院”的理念,与学院领导班子一起系统谋划、攻坚克难,对党建工作系统设计,统筹推进组织建设,创建并通过持续有力的“1357”党建工作法,统一全院思想,聚焦目标工作,全面梳理并有效解决了学院上下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和全院教职工奋发上进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学院呈现出和谐互助、发展有力的工作局面,全院师生学习工作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院党委连续四次被学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中共xx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首批“xx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称号和“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称号,所辖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师党支部先后获评xx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xx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建工作助推中心工作全面发展,团结带领学院师生员工实现学校首个本科常规教学检查免检单位;通过“借船出海”在海城校区建成工程实训中心,极大改善了学院学生实习环境和教学条件;而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成功极大改善了科研条件,近两年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企联合等项目上又有新的突破,师生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势头向好。在此基础上,我牵头申报了高校党建课题《高校基层党建助推“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于xx年获得省委教育工委重点立项支持,所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xx年顺利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中展现了基层党组织较好的组织力。同年学院党委经省委教育工委推荐参加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评审。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党委“1357”党建工作法的施行和助推。整体设计,“1”抓到底通过持续教育学习,我不断筑牢政治忠诚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调查研究,从基层实践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每年都会根据学校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和任务部署,结合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学院党委的工作方案,做到党建职责、任务、内容具体化,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和统筹推进。近年来,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升年、巩固年等系列党建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工程学院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程学院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工程学院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工程学院“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年”实施方案》《工程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工程学院关于开展“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方案。根据内涵建设工作要求和学院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将基层党支部建在教学团队、科研群体及学生专业团队上”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型党建载体创建。将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专业实践调研相结合,形成党-团-班-队联动建设体系;将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与学院工会组织建设相结合,形成党-政-工-团联动建设体系;将教学团队建设与党建相结合,形成了党-室-师生-专业互促共建体系;将科研团队服务农村平台与基层党建相结合,探索了高校基层党支部与xx地方村支部党建联盟新模式,形成党-团-产学研互动建设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党建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师生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学院建设实现了党建育人、凝心与聚力。追本溯源“3”结合,精准铺就学院内涵式发展之路我深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为此,多年来我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先后实施了“推优育苗”工程、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开展“学雷锋”随行公益行活动、党员“五带头”活动、党员“三助”活动等七项工程。一方面着力把中青年教师党员培养成为教学、学术骨干,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老党员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强教师党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工党支部团队协作意识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城市社区党支部、科技特派团对接村支部、扶贫村的村支部以及企业党支部的共建,形成外延多关联组织体系,实现多方合作共进、资源共享,高校基层组织专业人才和智力优势在深入行业企业和农业生产一线中得以更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效能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学院党员在进行科技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其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社会信息互通反馈得到促进和激励,并形成学院日益增强的发展合力。润物无声“5”工程,牢牢扛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思想工作是加强政治建设重要手段和方法。为此我把学院师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摆在特别重要位置,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制定实施“思想引领”“红色引擎”“强基固本”“头雁领航”“暖心关爱”5项工程,牢牢把握师生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宣传教育中,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广大党员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工程类专业发展和核心育人作用,深度融合学院现有资源,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凝心聚力“7”支部,形成坚定合力学院党委按专业和党员属性组建基层党支部,下辖4个教师党支部和3个学生党支部。为实现党员队伍高效管理,我逐步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将7个基层支部党员整体划分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行政管理党员三大类,又细分为科研型教师党员、教学型教师党员、服务地方型教师党员,创新创业型教师党员,行政管理党员和研究生党员、高年级本科党员、低年级本科党员等八小类。针对教师党员,注重引领优良师德师风,树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党员形象;针对学生党员,注重引领转变学风,树立“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学生党员形象;针对行政管理党员,注重引领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形象。实施党员分类管理的同时又注重结合具体工作形成合力。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充分利用组织分类管理优势,打破专业和年级合作限制,引领青年教师党员担任指导教师,研究生党员带低年级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团队,近年来在“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国家省市奖项十余项。同时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类党员带头活动,使学院师生党员融入学院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并在“比、学、赶、帮”中真正做到了党员思想境界带头、专业学习带头、专业实践带头、志愿服务带头和科研立项带头。基于以上工作法的应用实践,学院党委将不断总结党建经验,继续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和带领基层组织以新工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专业育人为己任,因地制宜发展科研优势,服务区域经济,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学校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标题:创新“1357”党建工作法,引领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63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