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有关语文教案汇聚【最新4篇】
有关语文教案汇聚【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有关语文教案汇聚【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态度,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2、培养学生在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的能力、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三、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四、教法设计口语活动、合作探讨五、学法指导调研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六、教具使用常规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板书设计九、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广泛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相关图片等资料2、若有条件,可采访所在城市科学家的故事3、四人一小组,准备好自己的资料带,准备好自评、互评4、教师准备好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以便学生访写5、学生准备五位同学,组成评价小组(二)、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分三个阶段: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第一阶段小组内交流科学家的故事,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组推荐1—2篇,班级交流第二阶段班级内畅谈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或者是第一次在迷上科学如何受挫的故事第三阶段教师提供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学生范读、听读根据以上所给信息或资料访写1篇探究科学的作文例文外星人入侵地球50XX年的一天,在地球人的一个太空站,两个地球警卫正在值班,突然警报系统响了起来:“发现不明飞行物!发现不明飞行物!……”同时,两个警卫从监控仪上发现了一个小点。紧接着,通话器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哈哈!我们是天下无敌的比拉星人,我们要占领地球!如果主动投降,你们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否则,就摧毁地球!”二人立刻向地球防卫军司令部发出信号。地球防卫系统全面启动,同时向全球发出警报:“发现外星不明飞行物,并声称要霸占地球。我们决不投降!全球人民行动起来,保卫家园,各系统做好应战准备。”两天后,几百万个比拉星人架着古怪飞碟及太空船悄然降临。他们首先派出一个隐形机器人,闯进太空站,杀死了两名值班警卫。幸好其中一位在临死前向地球发出了信号。地球防卫司令部马上派出精锐部队,启动所有导弹、火箭发射台。可地球人的导弹怎么也打不着外星人的太空船和飞碟,即使是电视头导弹。因为外星人已经研制出了100倍光速移动器,而我们的仍在研制中。情况非常紧急,眼看军队快阻挡不住了。这时,核武器研究院的博士们带来了500光速炸弹。可这种炸弹只有100枚,远远比不上敌参数量,但战士们的士气很旺:“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战斗到底,决不投降!”在这危急时刻,传来一个震奋人心的消息:1000倍光速移动器与定身炸弹研制成功了!顿时化险为夷,地球人势如破竹,一会儿就摧毁了敌人的所有飞碟和太空船。太家欢呼起来!突然,飞碟残片里掉下几块大石头,里面爆出一个个身长10米,宽500米的大怪物,头部巨大,底部有许多线。我们把全世界的核弹全用上了,都无法摧毁它。地球人有些束手无策了。这时,一群长10米,外形酷似地球人的外星斗土从天而降,和入侵者拚杀起来,威力无比。不一会儿,入侵者就落荒而逃了。地球人感激不尽,外星圣斗士说:“不用谢!我们希望全人类都能和平共处。”“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地球人终于胜利了!”大家欢呼着。地球,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终于恢复了和平。随堂练习1、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留意的科学现象,请你结合生活谈谈你的发现2、谈谈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十教后感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自读效果。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2.集体交流:a.指名回答。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e.朗读体会。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5.齐读本段。四、课堂练习1.熟读课文。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2.他的第一问是什么?3.为什么要这样问?4.如何才能做到呢?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自学这段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2.学生自学本段。3.小组交流讨论。4.集体讨论:a.问了什么?b.为什么要这样问?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d.怎样才能做到?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5.有感情朗读课文。6.小结学法。三、学习余下段落1.学生自学三四两问。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a.你明白了什么?b.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4.朗读指导。5.齐读课文。四、课堂练习复述课文。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教学准备:小黑板、实物投影、字典、字卡。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二、指导看图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4、了解五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和《己亥杂诗》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二、学习《饮酒》其五三、1、请学生回忆陶渊明的有关情况2、介绍写作背景:《饮酒》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弃官归隐的第20年(417年)写成的一组五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二十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听《饮酒》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2)指导朗读。(3)理解大意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就好像心静自热凉一样“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4)课文研讨。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5)欣赏品味。、(1)名句品味。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二、学习《己亥杂诗》1、简介作者: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2、朗读全诗3理解大意: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
本文标题:有关语文教案汇聚【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87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