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沁园春·雪》导入。二、讲授新课。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参考资料,少熬夜!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4、赏析课文。(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c、选材典型。d、语言极富表现力。“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2)下片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见板书)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三、课堂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2、就本文的内容或艺术技巧等写1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性的文章。3、背诵全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诗歌表现手法,感悟革命豪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关键词语传神之妙,体味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中的情感。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以伟人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的目标。教学重点: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诗歌表现手法,品味关键词语,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教学难点:探究情景关系和文中修辞的作用学情分析: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基本把握诗歌的思路,品味出上阙词中意象特点,对意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了解了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了诗人那种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学生以前机械化朗读模式有了转变,但还是不能有感情地朗读。3.初步尝试用绘画来表现词中意象。课前准备:学生:1、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名家朗读本词,模范名家朗诵,尽量做到有感情朗读。2、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意象意境等相关知识,为把握意境和诗歌主题奠定基础。教师:1、针对目标、重难点和学情,认真备好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准备。2、内容处理,对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再从意象方面探究情景关系,补充修辞知识。3、基础作业,背诵全词,并完成课后练习3、4题。4、拓展作业,分组绘制词中四幅图,全班同学完成一次“”沁园春?长沙”专题画展。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展示上节课作业——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分小组讨论评价。教师总结评价:优点: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色彩绚丽,个体比较突出;缺点:整体布局不够和谐,有些杂乱;下面,我们从整幅图的布局来分析湘江秋景图,感受图中意境。巧设任务导入新课互相评价交流思想把语文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一起,在互相评价中,寻找差异,加深理解新授内容导入深入文本品读鉴赏(承接上节课)1.意象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意象布局是怎样?2.探寻整幅图的意境是什么?明确:通过远近相间、俯仰并用,整幅画面形成阔大高远的意境提问引导以活动的方式促进课程实施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学习本词的重难点。教学过程探景究情体味情感1.上阙中的湘江秋景图的中景、情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合空中的雄鹰以壮景写豪情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2.“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为几层?明确: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参考资料,少熬夜!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3.这些内容分为几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共分为三层:第1层:“恰同学少年”——点名了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描绘了他们特有气质、秉赋。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归纳: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图带文归纳主题1.中流击水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2.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3、讲解对偶、借代等修辞的特征,让学生归纳全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设问总结方法,倾述感悟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总结方法:揣摩字词体味情感探景究情归纳主题倾述感悟:青年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参考资料,少熬夜!绘制图画学以致用课堂练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比较阅读《水调歌头?游泳》。1、小结本文的情景之间的关系2、本文的主题。布置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3、4题。2、分组绘制词中四幅图,全班同学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园春?长沙”专题画展。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文体知识词,兴起于隋唐,和乐而歌,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还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二、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三、关于词牌“沁园春”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参考资料,少熬夜!“沁园春”就是由此而得名。四、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五、诵读(注意节奏、押韵)六、课文解读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2、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关键词:立、看、怅、问、忆、记(1)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突现鹰的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鱼——翔浅底(翔——体现里鱼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2)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竞——是对前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3)诗歌意象诗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具体的事物)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4、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5、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参考资料,少熬夜!则请说明。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七、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4教学目标1、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
本文标题: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99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