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20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就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就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好范文解忧愁2/20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就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就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就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就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好范文解忧愁3/20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就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此时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好范文解忧愁4/20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就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此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三、学法指导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四、教学设想本文就是1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就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好范文解忧愁5/20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五、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要点: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教仪:课件教学步骤:这节课我就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好范文解忧愁6/20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a、为什么说济南就是个“宝地”?b、济南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就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就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就是:无风声、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就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好范文解忧愁7/20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就是总写,第二、三幅图就是具体写。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好范文解忧愁8/20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就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就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5、布置作业: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就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就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好范文解忧愁9/20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就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就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六、二点补充: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2、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方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1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好范文解忧愁10/20(二)学情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潜力和审美潜力尚在构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就应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潜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潜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资料,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潜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我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2、教学重难点好范文解忧愁11/20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述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述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方法教学: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这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述之中,寄寓了自我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务必透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到达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学法: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好范文解忧愁12/20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这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齐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这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我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
本文标题: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5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