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企业培训师培训(基础)
企业培训师培训(基础)王囤副教授为什么要培训?让员工:学会工作高效工作让群体:一盘散沙变成高效团队让企业:产生凝聚力增强创造力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毕结礼的“三个一”:培训是企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训中心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企业培训师是企业的第一工程师猎人——所猎何物,取决于所用何箭利箭肥牛钝箭瘦猪木箭呆鸡纸箭玩具企业——效益如何,取决于团队素质如何总裁----------------------------猎人团队----------------------------利箭效益----------------------------猎物培训能干什么?---------为猎人打造利箭---------为企业打造团队——毛泽东是最伟大的培训师之一企业培训师定义企业培训师开发培训项目新职业(工种)旧职业(工种)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咨询教学活动企业培训师职业等级共分三级:助理企业培训师企业培训师高级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企业培训师职业内容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培训教师选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应用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指导培训工作应掌握的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效果评估重要程度能力种类极重要很重要重要较重要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写作能力成本核算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理论23~25%)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培训基本常识团队建设基本知识拓展训练基本知识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学习型组织与班组建设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由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实施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由部、委等行政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层次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我国的根本法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宪法第42条—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就业前,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46条—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劳动法》P21:1995.1.1起正式实施首次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67条——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个人进行职业培训68条——对技术工种的劳动者,要“先培训,后上岗”;用人单位要提取经费,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69条——首次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法》P22——适用于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不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企业要承担本单位职工的职业教育费用,而且不得挪用、克扣产教结合经费来源:财政拨款、学费、校办产业收入、实习创收、社会捐资、职业培训基金《民办教育促进法》P25:2003.9.1正式实施“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所有教师,应该具备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其他部门负责有关工作《就业促进法》P27:2008.1.1起开始实施内容:116510一个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一面旗帜(公平就业)政府六大责任(增加就业岗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就业援助)五项制度(就业责任制度、就业服务与援助制度、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专业能力开发制度、失业保险与预防制度)十大政策(利于就业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就业(城乡、区域、群体统筹)、保险、就业援助、预防失业政策)《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P32:1981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企业职工教育费用:按工资总额1.5%提取效益好的按2.5%提取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教师比例:职工总数的3~5‰《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P331999.6.13国务院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P342002.9,国务院颁布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就业准入制度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P352003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P362005.10.28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用人单位招录职工时,必须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从获得职业学校学历的人员中优先录取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取《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P392006.4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主体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技术交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劳动部“5+1”计划行动(五项计划,一项行动)P412005.11五项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一项行动技能岗位对接计划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两大体系学历文凭制度(教育部门为主导)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门为主导)学科分类和学科体系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文凭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要用大学教育的模式来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一定要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示职业资格制度(P45)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初级技能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技能层技术层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特征(一)国家证书制度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非竞争性集中管理。(二)认证方式采用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第一方:培训单位;第二方:用人单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第三方:由政府授权的独立鉴定机构目的:客观公证、科学统一、降低费用、国际接轨、权威性(三)考试性质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四)鉴定内容采用职业导向内容体系指导思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考核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相关知识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是依据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统一命题来进行鉴定考核的。工种分类45个行业4700个工种职业分类大类8中类66小类413细类1838我国现行职业分类大类序号大类名称中类小类细类(职业)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51625二专业技术人员14115379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1245四商业、服务业人员843147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30121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71951119七军人111八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111合计8664131838经济学基本知识市场——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市场中商品交换的三个特征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有商品的供应方,即卖方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需求——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决定个人需求的因素:价格因素(见右图)收入因素正常物品:正相关低档物品:负相关相关物品的价格电降价,气需求减少个人嗜好酒降价并不能促进不饮酒人的酒需求消费者的未来预期(预计收入增加,提前消费)价格需求供给——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因素(商家愿卖高价)投入价格因素投入越大,供给量越少技术因素技术提高、成本降低,供给增大预期因素(预期价格与当期供给量呈负相关)价格供给市场均衡——在某一价格水平下,供给与需求在市场上达到的平衡状态价格商品量出清价格——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市场过剩?市场短缺?如何运用市场供求规律进行职业培训预测?出清价格需求供给市场机制解决的三个的核心问题(P50):为谁生产:为掌握更多生产要素的人生产(因他们的收入高)生产什么:取决于货币投入方向如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方式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P51)市场经济优点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资源配置高效益、高价值公平竞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缺点:垄断、贫富差别、供求失衡、外部负效应等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补充与宏观调控目前,世界经济形态,主要是市场调节机制为主,政府宏观行政调控为辅的混合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P53)(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追逐利益为中心,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5)优胜劣汰规律(6)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7)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规律(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P55)1.政府在职业培训中的职能发生转变: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提供指导、服务)2.培训形式灵活多样3.竞争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竞争是市场的根本属性4.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职业分类、证书、鉴定制度建设5.企业、行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59)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需问题劳动力供需与培训需求——正相关劳动力需求—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购买劳动力的愿望和能力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提供方提供劳动的愿望或能力劳动力供、需的弹性(P61)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引起工资水平变化的程度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引起工资水平变化的程度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技术进步外延扩大再生产其他要素的供给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习惯可供选择的机会劳动力流动人们的收入效应失业问题(P62)失业量与培训需求——正相关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暂时失业,如:选择工作期间结构性失业:社会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如:国企职工下岗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的变动引起,如:经济危机引起失业季节性失业:因季节变化引起,如:清雪工人失业衡量标准(P62)就业者:目前或一周前有工作失业者:找工作四周以上者非劳动人口:非就业者和失业者,如:学生、军人、家务人员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失业量=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率=(失业量/劳动力总数)×100%自然失业率(P63)——经济正常时的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自然失业率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范围内的就业水平积极的就业政策(P63)——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鼓励与补贴参加培训者“消极”政策——向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外部性问题(P65)——个人或组织行为对他人或组织利益造成的影响正外部性——对他人或组织的利益产生有利影响,而其本身又不能从其中得到报酬或补偿例如:大型学校对周边服务业的带动负外部性——对他人或组织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而其本身又不承担责任或支付补偿例如: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培训属于正外部性事业信息不对称问题(P66)——消费者与经营者对商品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均等的现象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人员聘任失误单位不敢高薪聘请人才等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产品质量的第三方监督与认证打击假冒伪
本文标题:企业培训师培训(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