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初中历史新课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义
1初中历史新课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义(中国古代史部分)惠州学院政法系安贞元历史新课标情况介绍历史新课标培训,主要应该集中这向个问题上:第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第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三,内容标准方面需要注意处理的一些问题;第四,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五,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第六,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历史新课标对于我们都是一件新的事物。现在我们大家齐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和学习新课标,有许多问题需要弄清楚。可能这些问题不同的人们发表过许多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疑都十分重要;今天,我也想就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为什么要搞新课标?不仅是历史,中学所有的课程都在进行课改,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教学改革。自1905年袁世凯等倡议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来,已经进行过许多次教育改革,这次是此种类型的教育改革的最新一次。回顾历次教学改革,都是在巨烈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进行的。晚清时期、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时期、建国以后、文化在革命时期、改革开放的今天。辛亥革命前后,是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系,设立近代学制;民国时期确立适应国民党统治的学制;建国后学制改革,建立适应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学制;改革开放时期的现在,要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UntitledDocument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及学制沿革.htm(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对于时代背景,我们教历史的,最清楚了。因为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我经常要讲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长河是由一个一个历史阶段组成的,就像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一样。由这一个历史过渡另外一个历史阶段,不是偶然的。总2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背景。尽管现在新课标在讲述历史时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这只是描述历史的方法和角度有了改变,但是,历史本身却没有变化,也不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历史背景还是历史背景。那么,我们所要说的这个时代背景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经济上,已经由过去贫穷的中国,变成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国,世界贸易量成为世界第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所谓小康水平;第二,在政治上,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原先清一色的公有制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第三,在思想理论上,由原先的一种思想理论指导,演进到邓小平理论阶段,再到“三个代表”重要阶段;第四,在法制和民主问题上,已经开始由人治向法制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宪法就重大问题进行修改:“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五,在科学文化上,互联网文化突破了任何人为的屏障,将人们内心的愿望和要求发挥到极致。第六,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教育、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计划招生、自主招生同时存在;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一起发展,教育的大一统已经开始打破了。因此,旧的教育体制的危机也产生了。网上许多关于教育改革、教育危机的谈论:(1)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__中国文学前线.htm(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htm第七,教育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严峻的政治环境薰淘的一代,他们是在思想解放、观念解放、行为解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接受的思想文化已经大大地与国际接轨了,即包括学生,也包括年青一代的教师。第八,精英教育已经变成素质教育。总之,我们原来使用的教材所面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那时所要达到的教育3目标,现在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了。因此,学生和一些教师于教材的内容,越来越越多的批评和反感,内在的矛盾越来越多,差不多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材,因此,就要用新的教材来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一系列改革。(二)新时代要求建立什么样的新课标?当然,我们主要说历史新课标。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探讨一个问题: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很自然地热爱自己的国家。这种爱国情感普遍存在,无论是哪个民族或哪个国家。这就有一个问题:爱国情感是怎样产生的?是与生俱来?还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说,爱国主义是不是主要通过理论说教培养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道德水平是不是通过理论说教培养的?回答也应该是否定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要教学生的东西,可以不可以去否定现实生活和用眼睛观察的结果?回答也是否定的。第四个问题,假如我们事先排除任何主观的设定,我们能不能通过教育让那些少年们懂得那些科学的、深刻的理论?回答也是否定的。我们过去的历史教科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去做事实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改。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中国古代部分止)解读(一)全文浏览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1前言.htm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2课程标准.htm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3内容标准.htm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4实施建议.htm(二)几个特点1、将历史课改为“历史与社会”,也就是将教学目标从学习历史知识并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修正为从认知社会入手,培养合格公民。有了爱国主义精神不一定就是合格公民,但是如果是一个合格公民,必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不然就不是合格贫民。教学目标4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2、从认知社会的现在与过去(历史部分),到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到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知识和素养,知识结构更加开放,抛弃了过去那种相对狭隘的认识观。在知识点的选择方面,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更加全面,不再去涉及那种只有专家研究者才关注的问题,不再涉及那些为了说明某种政治观点而特意编排的内容;不再为了意识形态的原因故意夸大某些内容。3、从目标和方法上否定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注重理论、轻视实践”)的陈词滥调,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验教学手段。4、目前,这种教学标准,和现行的应试教育现状还是相矛盾的,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三)具体内容解读第一部分前言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同时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怎样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持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就成为基础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趋势。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每个学生都应认识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与历史,都应参与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责任感。本课程旨在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的能力,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主要讲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持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第二,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第三,每个学生都应认识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与历史,都应参与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责任感。关于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5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性质:公民教育、综合文科课程;三大特点:第一,人文性,强调以人类历史和人的社会生活作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人文性本课程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人文性的含义:其一,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这一点,标准里都已经有了标准;其二,更重要,是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的学校里,还是比较缺乏的。即用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达到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所谓“人文性”的含义:什么是人文性?《辞海》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二,综合性。●综合性本课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学生的体验和需要出发,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以书本为线索,不囿以书本为范围,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发挥主动探究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和培养。这是新标准的一大特色。6综合性要求,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其一,观念要改变,过去只念一本书,可以教多少年,现在不行了。其二,尽管将我们单一的结构丰富起来,成为多学科的相结合的综合知识结构。其三,使我们教学方法适应综合性结构的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是否是多学科的?如果不是多学科的,那我们将怎样进行这门课的教学?如果上这样,出路只有一条,不是被解聘,就是走老路。因为老路是自己最熟悉的路,是可以马上就走的路。估计,即使实施了新课标,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可能要走的路。因此,我们必须从头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教师必须进行培训的原因。主要的不是知识培训,而是改变观念。第三,实践性。●实践性本课程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就是提倡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实践,不是种田做工,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提倡学习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在学习过程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亲身实践,那教师干什么?其一,教师就要熟悉实践、指导实践、总结实践。其二,教师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满堂灌的习惯方法;没有了满堂灌,教师要学习的东西更多、要做的事更多,教好的难度也就更大。关于二、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上,基本上是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全面否定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四个要点: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新课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8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