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好文档,供参考1/11幼儿园教案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幼儿园教案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幼儿园教案1教案目标:1、丰富对城市和地名的认识。2、学会与同伴一致地进行对话,并随轮流对答进行问答。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并快速地接说。教案准备:知道我国一些城市的名称。教案过程:一、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二、教师讲解规则。1、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进行问答。2、开火车的人,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了。3、全班幼儿边拍手边问:开哪里?和谁来开?好文档,供参考2/114、开火车的人必须随的节奏迅速答出开什么地方和某某人开。如果答不上来,就停止其一次。三、教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全体幼儿进行对答。四、教师扮开火车的人,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鼓励幼儿声音响亮地与教师进行对话。五、教师引导幼儿将火车开往全国各地,丰富的内容。1、教师:火车除了能开到北京去,还可以开到哪儿去呢?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先请一幼儿扮开火车的,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回答。幼儿园教案2设计意图: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迷路的情况,故设计此活动,意在让幼儿感受迷路的一种无助心理的同时,想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从而知道游玩时要遵守集体规则。目标:让幼儿体会迷路的感受,从而知道外出游玩时,要好文档,供参考3/11遵守集体规则,不乱跑。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课件,录音机,磁带。过程:一、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迷路的理解:1、边看边讲述:小羊妈妈上山时怎么对小羊说的?谁做到了?谁没做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小羊迷路了,想想看,它会怎么说些什么呢?2、完整讲述一遍:问: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办?(先讨论,再个别讲述。)二、让幼儿体验迷路的感受:1、让幼儿欣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第一段:(1)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迷路?小花鸭怎么会迷路的?那它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为小花鸭想办法)。(2)小花鸭迷路了,它的心情怎么样?(让幼儿感受迷路的心情)。2、欣赏歌曲第二段:后来小花鸭怎么样呢?小朋友是怎么帮助它的?小花鸭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是种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大胆讲述)。三、联系生活实际,课件(一)小敏和妈妈去商店玩,紧紧地拉着妈妈好文档,供参考4/11的手。(二)非非和妈妈在公园玩,没多久,就只顾自己走了。问:小敏和非非谁做得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感受小敏和非非的不同心情,从而知道外出游玩应遵守的规则。四、以《郊游》结束活动:“如果你出去,你会怎么做?现在,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活动延伸:在平时,教师应进行随机教育,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以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园优秀教案3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一、对活动选材的思考: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身体在长大,本领也在增强,因此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源自上海市新教参《学习活动》大班)。每次带孩子们去角色游戏时,更衣室里小毛头的衣服、袜子、围巾、鞋子等物品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充满了好奇。教师通过家园合作动员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孩子小时候的照好文档,供参考5/11片、婴儿时曾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师生共同创设了我小时候的主题环境。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物品,因此吸引力真不小。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到大家带来的照片和实物面前议论一番。虽然有一两个奶瓶看上去差不多,但幼儿照样能区分这是谁带来的,一点都不会搞错。面对孩子们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成长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豪,我参照主题活动我自己的活动要求,在多数幼儿参与了收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并关注活动环境布置时,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我在长大,以满足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愿望。二、活动价值的分析: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2、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三、活动目标的内涵:1、在猜一猜、讲一讲过程中,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2、能在集体中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猜测的结果。3、发现自己身体的长大和本领的变化。好文档,供参考6/114、能通过观察、猜测等方式,发现同伴的身体变化和本领的增强。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四、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本次活动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层层递进、挑战性。主要预设以下三个环节层层推进:环节一:引出话题同伴间互相讨论什么是长大--引发幼儿谁在长大产生兴趣。环节二: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在猜测游戏中交流分享各自成长过程中有趣的变化。--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以及能力的增强。环节三:活动结束欣赏诗歌(配PPT课件画面)我在长大。。--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活动内容与要求:1、在观察对比中,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正在渐渐长大和变化的事情。2、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好文档,供参考7/11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自己的身体、外貌在变化。2、难点:除了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外,还要通过看看、摸摸、比比小时候的物品后交流自己的本领在变大,能力在增强,从而体验到自己长大的快乐。活动准备:1、布置小小展览会: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小时候穿过的服饰、用过的物品(奶瓶、摇篮、纸尿裤、小碗、小勺等)。2、多媒体课件:我在长大活动过程:一、教师引出话题教师出示汉字我在长大,引出今天的讨论话题。1、请幼儿讲讲长大的含义。2、师:我们今天讨论谁在长大?3、师:我是谁?二、幼儿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1、出示展示板,让幼儿观察比较,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1)猜猜照片上的宝宝是谁,和现在比有什么变化。(整合序数)身体的变化:个子、体重、头、手、脚、好文档,供参考8/11等。2)请没有猜出来的小朋友站出来,你们为什么猜不出,她哪里变了?外貌的变化:发型、脸型、体型。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从小到大身体、外貌都在发生变化,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头手脚等都变大了,还有的发型变了、脸型变了、体型也变了,这说明小朋友的身体在生长,在长大。2、参观小小展览会,体验自己能力在增强。1)组织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小时候的我。(展示孩子们婴儿时用过的物品,穿过的服饰)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在自己身上比一比,你能发现自己在长大的秘密吗?活动反思:在丰收的田野上,有农民的收获;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获;在学校里老师有自己的收获……从大人们的收获的喜悦引入主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那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本课主题内容又包括“我长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学习进步了”三个活动主题。课堂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交流、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看来,本课时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总的来说,较好的方面有:好文档,供参考9/111、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他们成长的经历组织教学,使他们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确实感觉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独立性、生活知识,文化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个人素质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2、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加主动!3、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1、学生是否能发现其他同学的进步,并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2、还有的同学,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还欠缺很多。3、能否积极主动的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等。幼儿园优秀教案4设计意图:自主题活动“房子大观园”开展以来,孩子们从身边的房子、小动物的房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国的好文档,供参考10/11房子等不断地了解颇具特色的各种房子。在追溯到房子的发展史时,他们提出了“最早人们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呢?”在欣赏了最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草棚以后,我们就引入了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文化气息的印第安人的房子,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方式,了解原始棚屋的建造材料和造型特点。在多通道的活动中,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并满足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棚屋的造型和装饰特点。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棚屋和脸上进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活动过程:一、启发幼儿回忆典型的民居建筑。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民居建筑。提问:你知道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子有哪些?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小结:原来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居住的房子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生活得非常舒适快乐。二、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印第安人和他们居住的小屋。感受原始的美。好文档,供参考11/111、看一段印第安人的影像资料,提问:你了解印第安人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2、欣赏印第安人居住的棚屋:欣赏印第安人房屋的外形特点(木柱框架,圆锥形的);观察印第安人棚屋所用的材料(树枝、灌木、树皮、兽皮和草,)感受棚屋自然原始的特点;欣赏棚屋上具有一定印加文化特点的装饰图案,(下层图案以弓箭标枪等武器为主,中间画上动物图案,上层用鲜艳的图案装饰,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感受图案简单自然的美。教师小结:印第安人把美好的愿望画在棚屋上。他们喜欢自然,热爱生活。到现在印第安人还在这些自然原始的棚屋里,过着快乐无比的生活。三、鼓励幼儿在棚屋上用彩笔大胆的进行装饰。教师:让我们来做印第安人,一起打扮我们的小屋吧!四、幼儿戴上酋长帽进行简单的脸部化装后,围着棚屋跳土著舞。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2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