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秋天的雨》精编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41《秋天的雨》精编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秋天的雨》精编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秋天的雨》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有表情的朗诵诗歌。2、进一步认识秋天的自然景色,感受秋天的美。3、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想象力。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秋天景象的图画。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1)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2)一片树叶飘呀飘好像什么?好文供参考!2/41(3)几片树叶飘呀飘又好像什么?(4)秋天来了,为什么燕子、蝴蝶不见了?3、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4、教师与幼儿轮流分组朗诵诗歌。幼儿边看图边朗诵诗歌。5、提醒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秋天一片树叶飘呀飘,好像空中飞小鸟,几片树叶飘呀飘,好像蝴蝶在舞蹈。片片树叶片呀飘,咦!燕子飞走了,蝴蝶不见了,啊!我知道,我知道,秋天来到了。教学反思: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本文扩展阅读: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好文供参考!3/41《秋天的雨》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钥、匙”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盒、颜、料”等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那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4、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5、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方法,体会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好文供参考!4/4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揭题。师生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教师提示: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说出季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谈话过渡: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雨又是怎么样的?课文《秋天的雨》是著名作家陶金鸿写的1篇散文。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欣赏秋天的雨吧!(板书课题:6,秋天的雨)学生齐读课题。交流秋天:同学们可能读过很多描写秋天的文章,在阅读中积累了很多和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俗语等,好文供参考!5/41谁来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学生自愿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积累。)教师评议,课件出示“助读资料”:(小组交流,探究理解,朗读积累)关于秋天的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秋雨愁煞人。万美之中秋为最。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颜六色描写秋天的成语: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能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二、介绍作者陶金鸿,女,1969年5月出生,获硕士学位,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曾获江苏教育学院04-05论文评比三等奖。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好文供参考!6/41(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钥匙,五彩缤纷,一枚,争着,勾住,喇叭,厚厚,一曲,丰收(重点指导生字,“匙、争”为翘舌音;后鼻音“争、丰”;多音字“曲”等。)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乐(dì,de),曲(qū,qǔ),扇(shān,shàn)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①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乐(dì,de)lè,:1欢喜,快活,如快乐、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2使人快乐的事情,如取乐、逗乐;3对某事甘心情愿,如乐此不疲、乐善好施。yuè,:声音,和谐成调的,如音乐。曲(qū,qǔ)qū,:1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曲折;2不公正,不合理,如曲说、曲解、委曲求全。qǔ,: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好文供参考!7/41话;2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②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shān,shàn)shàn,:1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如扇子、扇坠、扇面儿、扇形;2指板状或片状的屏,如门扇、隔扇;3量词,用于门窗等,如一扇门。shān,:1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如用扇子扇;2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如扇动、扇风点火;3用手掌打,如扇耳光。练读一读。①秋天的田野好像是辽阔透明的音乐(yuè)厅,大树“唰唰”、蚂蚁搬粮食发出“嗨嗨嗨”、拖拉机发出“哒哒哒”……到处充满了欢乐(lè)。②小芳在弯曲(qū)的小路上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从远方传来的歌曲(qǔ)。③大蝴蝶的翅膀像扇shàn)子一样,一扇(shān)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呢!(3)理解词语①自由读课文,标注自己读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好文供参考!8/41②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颜料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及出售,作为交付邮资之凭证。五彩缤纷清凉爽快。邮票用来着色的材料。凉爽把人的身心捆住。勾住收成好。丰收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好文供参考!9/41四、学习“会写字”盒、颜、料、票、飘、争、仙、淡、闻、梨、勾、曲、丰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盒、票、争、梨”,上下结构,注意宽窄的变化。“料、仙、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颜、飘”左右结构,左右等宽。)(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盒、梨”和左右结构的字“颜、飘”,学生练写。盒:上边“人”要舒展,下边“一”和“口”要小,“皿”字下横要两边出头。颜:整体要写紧凑。“产”要窄,下边有三撇。料:左右两竖都要长,右边的横比左边的横稍靠下。票:“西”,要扁,中间是两竖,“示”下横要长。飘:左右都要窄,整体要紧凑,“风”下边稍宽,里面撇和点要大一些。争:第四笔横要长,在右边出头,最后一笔上边不出头。好文供参考!10/41仙:“山”先写中竖,要长,再写竖折。淡:右部上边“火”字要扁小,捺变为点,下边的“火”宽大。闻:“门”要宽大,“耳”上横和左竖要短,下横和右竖稍长并交叉。梨:上下都稍扁,“利”要紧凑,下边“木”一横要长,撇和捺要舒展。勾:“勹”的撇要短,横起笔后稍向上,转折时顿笔,钩稍向左收。曲:外框稍扁,里面有一横,两竖在框上出头,右竖比左竖稍长些。丰:三横要紧凑些,中横最短,下横最长,竖在中间位置,要长。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钥匙,颜料,邮票,喇叭,松柏,衣裳;(2)表示动作的词语:留意,飘来,你挤我碰,争着,频频点头,勾住,衔来,挖洞;好文供参考!11/41(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清凉,温柔,五彩缤纷,凉爽,厚厚,油亮亮;(4)叠词:油亮亮;(5)描写颜色的词语:五彩缤纷。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五彩缤纷说话。设计意图:对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认读识记。突出难点字的教学,重点词语的朗读。既做到了不放松生字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美景。七、当堂检测八、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2、学习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找近义词和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方法,体会秋天的美好。,(难点)好文供参考!12/41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有个字同学们都会读、会写,但不一定了解它。你信不信?这个字就是——“雨”字。2、“雨”很奇特,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眼中不同季节的“雨”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3、我们对“雨”并不陌生,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春雨绵绵,夏雨滂沱,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秋天里有那么多景物值得我们写,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4、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认识秋天的雨。板书课题。放开声音把课题读一读。设计意图:对熟悉事物的交流与回忆,诱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好文供参考!13/41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交流学习成果。(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4、,找一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段主要讲了什么?5、互相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眼睛真亮,早发现了一、二、三、四段的开头句,概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第二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第三自然段: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第四自然段: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第五自然段:总写秋天是丰收欢乐的。6、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作者秋好文供参考!14/41天的雨为主线,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7、,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设计意图: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再加上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汇报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三、品读欣赏(一)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1、,谁愿意把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多人朗读第一自然段。)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学生各抒己见)3、指名读,
本文标题:《秋天的雨》精编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8652 .html